健康百科

“冬病夏治”歷史已久

導語:冬病夏治最早的方法很單一就是貼敷劑,我國傳統的貼敷療法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而將敷貼療法運用到冬病夏治中的要歸結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學說的建立。我們具體來來瞭解一下。

遠古時期,先民就已學會了用泥土、草根、樹皮外敷傷口止血;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

冬病夏治的歷史

民間常在夏季喝雄黃酒治療疾病的方法與本方法相同;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載有許多外敷方劑,用以治療創傷等疾患。

晉代的《肘後備急方》載用雞子、白醋、豬脂、水、蜜、酒等作為外敷藥與調和劑外敷;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用豬膽汁外敷治療癰腫;唐《食療本草》用胡桃研泥外敷治療白髮;宋《太平惠民方》以地龍糞研餅敷在小兒囟門,治療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明《普濟方》用生附子和蔥涎為泥敷湧泉穴治療鼻淵等等,說明貼敷療法相沿慣用甚久;清代的《理瀹駢文》一書集貼敷療法之大成,標誌著本療法的臨床應用達到了相當完善的水準。

貼脊療法是以古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學說為理論基礎,通過將藥物敷貼在俞穴,使藥物沿俞穴→經絡→臟腑途徑滲透並放大藥效,從而啟動人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抗抵力作用的一種中醫內病外治法,大多在夏季進行。原因在於夏日炎炎,腠理疏泄,汗腺、皮脂腺組織均處於開放狀態,有利於藥物的循經絡滲透、吸收、傳導,更主要的原因是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