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吃得太多 當心引發胃下垂

吃得太多會引發胃下垂嗎?吃得太多會導致胃下垂的發生嗎?吃得太多是胃下垂的病因嗎?胃下垂的發生與吃得太多有關嗎?

吃太多警惕胃下垂

那麼,接下來就來看看專家解析吃得太多會引發胃下垂嗎,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希望大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都容易造成胃下垂,空腹或吃太多,都是引發胃病的因素,希望大家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經常空腹的話很容易得膽結石的,那病得了很痛苦的。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後天兩種:

1.先天性

多見於無力型體形者。身體素若,胸廓狹小,皮膚蒼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營養不良,第十肋游離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併發其他內臟(如腎、肝、脾、橫結腸、子宮等內臟下垂),所以又叫全內臟下垂。

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併發其他內臟

2.後天性

多與慢性消耗病合併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後;為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的併發症。

後天性胃下垂為其他消化系統的併發症

如慢性胃炎、猩性潰瘍等;腹肌鬆弛或腹內壓降低,如婦女多次生育,腹部腫瘤切除術,體重突然減輕,或胸腔內壓增加,如長期咳嗽、悶氣、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時,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緣垂墜於盆腔,胃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至髂脊連線(約在肚臍水平線上)以下。

胃下垂指站立時胃的位子偏低

胃下垂多見子體型瘦長、體質虛弱、腹壁鬆馳、腹肌薄弱者。產生的原由,主要是由於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鬆馳無力以及腹部壓力下降,使胃整個位置降低、胃蠕動減弱。

胃下垂多見於體型瘦長、體質虛弱者

婦女產後,腹壓突然下降,或瘦長體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臥床少動的人,容易患此病。

輕度胃下垂患者一般無不適感覺,下垂明顯者常見腹都不適、飽脹重墜感,每於餐後、站立或勞累後症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噯氣、消化不良、便秘等現象。

食欲不振、噁心、消化不良

胃下垂嚴重時,可同時伴有肝、腎、結腸等內臟下垂的現象。

診斷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線鋇餐造影,可顯示無張力型胃:胃體呈垂直狀,蠕動無力,胃內滯留液較多,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脊連線以下;超聲波檢查可見胃的下緣下移入盆腔(小腹部位),胃電圖描記檢查可見胃電波幅值無論在餐前還是在餐後都低予正常。

胃下垂的治療,要以功能鍛煉和飲食調節為主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著重對腹肌進行鍛煉,沒有體育器械者,可採取仰臥起坐的簡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為止。

飲食要少食多餐,選擇易消化而富於營養的食物,餐後應臥床休息45分鐘至1小時,以減輕胃的負擔;減少站立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少吃多餐、選擇好消化的食物

腹脹、噁心明顯者,可服用嗎丁啉、維生素B6以促進胃蠕動、增加胃的張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溫馨提醒:胃下垂病程較輕者,不會對身體產生過多影響,可病程較長者,由於心理精神因素或貧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狀,少數甚至出現抑鬱症的症狀。

胃下垂病程較長容易引起抑鬱

嚴重者同時伴有肝、脾、腎、橫結腸等下垂則稱為內臟下垂。

通過以上專家對“吃得太多會引發胃下垂嗎”的詳細解析,相信大家對什麼原因會引發胃下垂有了一定的瞭解。

關於胃下垂的其他問題建議大家諮詢專業醫生

如果大家對引發胃下垂的原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小編建議大家諮詢專業的醫生,讓專家告訴你引發胃下垂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