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啤酒與酒文化之精粹

啤酒也像西方的葡萄酒、東方的白酒一樣,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世界各地釀制、飲用啤酒的風格、味道都有所不同,也非常的有趣,一起走入啤酒世界、瞭解下啤酒與酒文化吧!

多數啤酒師認為,若想要最大限度地品味啤酒,要調動所有的感官。從香氣到味道、從平衡感到透明度、從色澤到口味、從飽和度到酒沫,一杯啤酒,單單是感官上的不同,便被人們分隔成不同的風格,更何況產地、氣候、原料水質的影響。

“多樣性是一種樂趣。”啤酒的風味常用以描述啤酒的類型與各種特質,這其中涵蓋了啤酒的歷史、釀造工藝、味蕾的感受等。不同的人,對待一款苦值過高的啤酒,總會顯現出不同的表情,味蕾敏感的人懂得享受苦味,會舒展眉頭;常食肉的人會微微皺眉,再一口咽下;女人會吐下舌頭,然後放一片檸檬在瓶口。儘管反應不同,但是今天的品酒師,已經按照酒精度、苦值、濃度等,將其進行參數化分類。

比利時釀造啤酒古老的中世紀風格

至今,比利時人依舊釀造著古老的中世紀風格啤酒,它擁有奇怪的顏色與非常規的味道,由此可以看出當地釀酒師的隨性與傳統。現代啤酒的風味,大多被1516年的“純粹法”所限定,水、啤酒花、麥芽,就此統一了世界的啤酒,於是,啤酒師們試圖在這三者的配比與釀造工藝上,尋找著各式的性格、堅守各自的風味。猶如葡萄酒釀酒師一樣,啤酒師也會崇拜“風土”,而他們所指的“風土”,便是當地的原料與水質。

在世界各地的手工啤酒坊中,特種啤酒一直都被看做釀酒師的性格代表作。水果啤酒、蜂蜜啤酒、煙熏啤酒等的出現,一直在試圖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口味需求。美國釀酒協會首席運營官鮑伯-皮斯認為,酸啤酒會成為未來的流行趨勢。“啤酒在發酵過程時被裝入用過的葡萄酒橡木桶中”,皮斯認為,微苦的時代即將過去,人們將追逐更新型的刺激於口感。

捷克

捷克啤酒業最著名的宣傳語是:“凡是啤酒都是好的。”捷克前總理哈威爾曾鼓勵市民喝啤酒,在他看來,啤酒的酒精度遠比伏特加、威士卡等烈酒低得多,“當人們談論政治時,也不會那麼瘋狂”。捷克人迷戀小酒館,那些宛若《好兵帥克》中的“瓶記酒館”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在酒館裡,淺色啤酒(Svetle)、深色啤酒(Tmave)總是最受歡迎的種類,在這些“體貼”的酒館中,愛惜身材的人甚至可以找到含糖量與酒精度上都更低的“健怡啤酒”(Dia);儘管3%酒精度啤酒最為普及,但是人們仍舊可以嘗試酒精度高達11%的坦克啤酒。捷克作家赫拉巴爾曾經說過,啤酒館是消除偏見的最佳場所,在這裡,最平凡的人也能即興創作,啤酒可以激發起人們的熱情與想像力。

慕尼克

人們總是把慕尼克稱作“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啤酒花園”,十月慶典則是這個“花園”最得意的日子,整個“躺在啤酒桶上的民族”會於此彙集並狂歡一周。這一傳統自1810年起,幾乎從未停止。據統計,這一盛會每年吸引約600萬參與者,在官方活動的5天內,人們會消費600萬升啤酒、50萬隻雞和100頭牛。事實上,德國的啤酒人均消費量已經開始逐年銳減,一成不變的啤酒風格、六大巴伐利亞啤酒生產商所生產的相似啤酒,以及推行長達500年之久的《純粹法》規定,都限制了新口味啤酒的“出生率”。儘管如此,在德國的舊城區內,啤酒仍舊是最受歡迎的飲品,特別是爽脆苦味的阿爾特、濃郁麥芽焦香味的慕尼克啤酒與口感醇厚的博克啤酒。古老的酒館善於用當地文化特色拉攏顧客,一些酒館甚至掛出“歌德於此大醉”、“哲學啤酒”等招牌。不過,地處慕尼克的那個曾經發動了“啤酒館暴動”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人們在舊址上豎立了一塊牌子,用以紀念喬安尼-約格-埃爾瑟。

#p#副標題#e#

英國

在英國,走進一家英式酒吧,如若尋不到苦啤的蹤跡,便可質疑這家酒吧的品質。苦啤在英國根深帝國,是因為它是英格蘭啤酒最重要的風格之一。由於較高的啤酒花含量保證了啤酒的濃度與長期保存性,殖民時期,苦啤幾乎是唯一通過航運輸送至海外的啤酒。至今,在澳大利亞“苦味的維多利亞”仍舊是最熱銷的啤酒之一。由於澳大利亞曾經經歷過反烈酒運動,政府曾一度鼓勵啤酒釀造,甚至引進進口設備説明私人建立啤酒廠,因此,澳大利亞的人均啤酒攝入量與不列顛幾乎無差。只是,今天的澳大利亞年輕人仿佛越來越偏愛皮爾森風格,苦啤也只能躋身老城區以及老派酒客的酒桌。

美國

隨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旅行熱,美國人發現了除葡萄酒以外更具“歐洲平民化”的酒精飲料,於是,在70年代末期起,美國手工啤酒逐漸浮出水面。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市面上口味單一的拉格啤酒,而在本土市場內尋找口味更加豐富、口感更為純正的啤酒。在美國,凡年產量低於47.5萬加侖的微型啤酒坊,均被稱為手工啤酒。事實上,手工啤酒並非純手工製作,而是特指精釀啤酒,一般是指運用傳統方法和原料釀造的全麥啤酒,它的靈感來自于傳統風格,由小型、獨立釀造商釀造的精釀啤酒在顏色、口味、強度和感覺方面有著不同於“下發酵”的“驚喜”表現。儘管如此,手工啤酒銷售量只占所有美國啤酒的5%,工業化貯藏啤酒仍舊佔領著美國80%以上的市場。

美國的“通用”口味是受到了荷蘭人影響,釀酒亦是如此。30年中,美國的手工啤酒廠從5家發展到1400家,這些手工啤酒大多以製造艾爾啤酒為主,為了更加貼合歐洲的口味與風格,美國啤酒廠更趨向於德國、比利時及英國啤酒的傳統元素,但是在選料中以當地穀物、啤酒花為主,以此迎合美國的本土市場。一度,為了追求豐富的口感,啤酒廠願意釀造高含量啤酒花的啤酒,但濃郁的苦味,曾經讓一些消費者一時無法接受。

酒評家認為,啤酒的泡沫不僅表現啤酒的風格,對待泡沫的態度亦表現出當地人的“啤酒觀”,而食評家們大多認為,泡沫才是保持美味的關鍵。啤酒泡沫可以防止二氧化碳的流失以及延緩酒體的氧化速度,啤酒的泡沫會在碳酸氣體的周圍吸附啤酒花中的苦味與麥芽蛋白質,當細膩的泡沫充斥口腔時,亦會沖淡酒中的口味與苦感。在日本,最常見的倒酒方法是先垂直倒酒,當啤酒液體在玻璃杯中砸出的泡沫約有1/3高度時,改為貼住杯壁傾倒,這樣一來,酒液與泡沫的比例可以保持在7比3。在德國,飲酒者仿佛喜歡濃烈如奶油一般的泡沫,泡沫與酒的比例約為5比5左右,然而在英國、澳大利亞等地,人們更偏好只保留酒面上薄薄的一層泡沫。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不得不感歎啤酒世界的豐富多彩,現在您一定也認為啤酒與酒文化一樣可以被稱之為酒中精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