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月子病包括哪些,月子病的發病原因,月子病怎麼治

月子病顧名思義就是坐月子的那一個月,因為不注意,過度憂傷、冒風寒等而引起的疾病,月子病可以說是生孩子後的後遺症,所以我國女性非常重視坐月子的那一個月,如果這一個月沒有保養好,就可能落下病根,日後身體素質下降,抵抗力減弱。那麼,月子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呢?怎樣預防和治療呢?下面來看看詳細的介紹。

月子病包括哪些?

談到月子病,它包括的範疇就很廣,包括一些腰酸背痛、頭暈眼花、貧血、出虛汗等,都可能是月子病,因此,月子裡的女人一定要做好保養,否則,月子病可能危害終生。那麼,月子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月子病。

1、因產後失血過多導致的貧血,宮內淤血,造成體虛,頭暈,腹痛,腰痛等月子病。

2、婦女在月子裡禁行房事,過多房事傷陰、傷精,陰精兩虧導致筋骨空虛,風邪可乘虛侵入,它的主要臨床症狀:除了怕冷怕風,關節疼痛外,主要是渾身沉重,無力,腰酸困疼痛,不耐疲勞,部分病人伴有風濕很類風濕症狀。

3、因過度悲傷憂慮、迎風哭泣、情緒憂鬱,容易引起肝氣鬱結,導致氣血不暢,氣血受滯容易失去營養,不慎風邪可以侵入,此月子病的臨床反應症狀是:怕冷,怕風,雙目失明、視物不清(散光)眼睛及眼眶疼痛、偏頭痛、精神恍惚、憂鬱症。活動關節疼痛之外還伴有麻木,抽搐,脹痛等因素。

4、婦女在月子裡筋骨腠理之門大開,氣血虛弱,內外空虛,不慎風寒濕邪侵入,此月子病在臨床症狀是:肢體麻木、屈伸不利、頭痛、昏眩、腫脹、木納、食少乏味、小便澀少、渾身怕冷,怕風,出虛汗,活動關節疼痛,遇冷,遇風疼痛症狀加重,好著衣,嚴重的病人夏熱天穿棉衣,中醫理論為"寒邪入骨"。它難治的一個原因是:婦女在月子裡100天一個自然恢復期,筋骨與腠理一個合閉,可以把風濕寒邪包入體內,不得排出,病邪長期滯留於體內,損壞腠理與筋骨組織,導致嚴重的筋骨病。

由於月子病非常難以治癒,只有在月子裡比較容易治療,因此,女性一旦在月子裡患病就要及時的治療,不然落下月子病,雖然不是不能治癒,但是治療難度卻非常大。

月子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亡津失血,由於分娩用力、出汗和產傷或失血過多,使陰血驟虛,加之產後調養不慎,以致亡津失血,陽氣浮散。

瘀血內阻,產後元氣虧虛,氣血無力,氣滯血虛;或產後百脈空虛,易感外邪,寒邪乘虛入體,血為寒凝,以導致惡露不暢,留而成瘀;或複因產前即有氣鬱血滯,以致瘀血內阻;或因產後餘血濁液生瘀滯,或胞衣殘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導致瘀血內阻,敗血為患。

外感六淫或飲食房勞所傷,產後氣血俱傷,元氣受損,正氣減弱,即所謂"產後百脈空虛",因身體虛弱,稍有感觸,或產時、產後調理不慎,均可導致臟腑功能失常,變生百病。

總之,產後病以"虛"、"瘀"為主,故有"產後多虛多瘀"之說。

月子病怎麼治?

1、休息調養與運動

剛分娩後,產婦十分疲乏,所以,頭兩天內應當好好臥床休息。雖然臥床休息。但仍須多翻身、多活動。可起床洗漱和大小便,起床之前要先坐起片刻,不覺頭昏才可下床。如果素來身體強健,疲勞已經消除,產後24小時就可起床。至於起床以後的活動量應當慢慢增加。起床的第一天,早晚各在床邊坐半小時,第二天可以在房裡走走,以後再逐漸增加活動範圍與時間。

2、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不怒、不燥、心胸開闊、少思少想,注意手、足部保暖,避免涼水刺激;避免過度勞累,月子裡可多做俯臥、胸膝臥位,幫助子宮保持前傾位;多做加強盆底肌肉彈性的縮肛運動;請保健醫生指導做產後健美操。

3、早查早治

在“月子”裡,無論得了什麼病,都應該及早發現,及時就醫。如有的產婦產後發熱持續不退,就必須查明原因,警惕體內可能存在的感染病灶,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炎、乳腺炎、會陰側切傷口或剖腹產傷口炎症等等,一旦確診,就應及時進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療。假如自己不以為然,誤認為一般傷風感冒而不及時就醫,使炎症蔓延擴散或變成慢性病灶,病程就容易遷移,甚至久治不愈。

4、對症治療

無論是平時還是“月子”裡,得了病都應該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進行治療。而如果盲目亂投醫,熱衷於什麼土法、秘方,或想當然地自購藥物服用等等,那就有可能延誤診斷,耽誤治療,使疾病轉為慢性而長期纏身。如果已經得了諸如腰背疼痛之類的所謂“月子病”,就更應該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採用藥物、理療、體能鍛煉等綜合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

5、日常飲食

產褥期間的飲食調養和妊娠器件的飲食調養同樣重要。因為,產婦需要額外營養以補充分娩和哺乳的消耗。不過,產後頭一兩天內,產婦應當吃些清淡而易於消化的食物。以後的飲食以富於營養、能提供足夠熱量為原則,不可過飽過饑,不要吃生、涼、辣之物,更不可因擔心肥胖而節食,飲食上多吃牛奶、米糠、麩皮、胡蘿蔔等富含維生素C、D和B族維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飲食中的比例,避免骨質疏鬆而引起腰痛。

可見,月子病的發病原因是非常多的,在坐月子的時候,女性應該從多個方面做好預防,保養好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增加營養,營養均衡等,不要做太重的體力活,當然,家人在這方面要做好配合,不要總是惹產婦生氣,造成產後後遺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