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神奇的中醫讓我一輩子為之著迷

名家介紹:

王淩,衛生部北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養生康復分會委員。擅長內科、婦科,尤其對糖尿病、高血壓病、腎臟疾病、老年病、月經失調、內分泌紊亂等有較深的研究和獨特的治療方法。

出診時間:週三全天、週四上午。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認識王淩主任是從與她通話開始的。初次相見,王淩果然人如其聲,委婉而且和善,讓人願意親近。想來,那些患者之所以慕王淩主任之名而來,除了醫術高明之外,為人親和也是緣故之一。

從記事起,就決心要學中醫

說起首次“觸電”中醫,王淩主任感慨頗多,似乎命中註定會與中醫結下不解之緣。

小時候,因為父親被打成右派,母親隨父親一起下放勞動,僅僅3個月的她就被送到了幼稚園。王淩主任說:“據媽媽講,兒時的我身體特別不好,三天兩頭生病,家人也一籌莫展。”後來,王淩的姥姥請來一名中醫調治,她的身體才慢慢強壯起來,連母親都覺得是個奇跡。

“從我記事起就知道,我今後要走的路就是學醫。所以在後來填報志願的時候,全部選擇了醫學院。”就這樣,即便高考分數已經超過了清華的錄取分數線,王淩 還是選擇了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它的神奇與奧秘讓我為之著迷。我從事著一份自己鍾愛的職業。人一生最幸福的莫過於選擇 一項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喜歡做醫生,更喜歡做一名中醫。它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願意為它去付出,無怨無悔。”王淩主任這樣說。

“在日本,我為中醫感到自豪和驕傲”

因為成績優異,王淩1989年畢業即被選入北京醫院。1998年她又前往日本札幌醫科大學學習。

#p#副標題#e#

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有人慕名找到王淩看病。男患者有過敏性皮炎的家族史,因此一直不敢要孩子。沒想到剛開始治療時,妻子卻意外懷孕了。孩子出生6個月 時開始發病。王淩用“慘不忍睹”形容她見到的那一幕。“孩子整個臉出現嚴重的皮炎,從耳根開始到嘴巴的皮膚都裂開了,還不時地往外滲濃滲血。”她痛心地 說:“這小孩子的過敏症狀非常嚴重,牛奶、雞蛋,甚至普通的大米都不能吃。只能吃母親本來就不多的奶水充饑。看著家人那充滿信賴的眼神和對中醫的期望,我 決定想辦法幫助孩子。”

通過王淩的精心治療,孩子1歲2個月時,終於從吃抗過敏的大米(日本有專為過敏患者而特製的米)改吃普通大米 了。2歲時能夠吃雞蛋,2歲半時土豆也可以吃了。每次一點點的進步,都讓王淩主任欣喜不已。“現在孩子上小學了,體質恢復得很好。”王淩主任發自內心地為 孩子脫離了病痛的困擾而喜悅。“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那一刻,我再次覺得,中醫太神奇了。我為我能生長在擁有中醫醫術的中國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要讓病人有尊嚴地活著

由於中醫多採用複方,在成分分析與作用靶點上存在多樣性、多變性,因此其療效的認可在國際上受到一定的影響,也曾令其一度在“偽科學”的輿論下舉步維艱。

對此,王淩主任有著她獨到的看法:“中醫的特徵是辨證論治,這與西醫的‘辨病治療’有本質不同。對於一個患者來說,我對待的是他整個的人,而不是單純的 某種病。中醫將人看作是一個陰陽、氣血、虛實矛盾運動的整體。而在西醫看來則是同樣的一種病。由於病人的病因、體質、年齡、性別等的不同,中醫的用藥就會 有所不同。嚴格地說,由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中醫給每個人開的藥方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現在的王淩主任,希望幫助患者瞭解更多的疾 病預防知識。“對於我的病人來說,我希望他們來一次,就能把讓自己受益的部分帶走。哪怕只做到這一點,我作為醫生就值得了。只願用我所學,還給患者生命的 希望。讓病人擺脫疾病的痛苦,最高品質地、有尊嚴地生存。這就是我作為醫生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