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五種外治法治療感冒

說感冒時人生的必修課一點也不誇張,在所有疾病中沒有比感冒更為常見,幾乎所有人均嘗過滋味。現在治療感冒的方法比較多,治療感冒的原則都是對症開方,常規是休息、保暖、多喝水、服退熱、鎮咳藥等。磺胺類抗菌素僅適用於伴有併發症病人,對一般的普通感冒沒有什麼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感冒發熱,您不妨試試外治方法,現介紹如下:

1.滴鼻法。用柴胡注射液滴鼻。劑量:新生兒每鼻孔各1 滴,6個月到1歲各2滴,1歲到3歲各3滴,4歲到6歲各4滴,7歲到14歲各5滴,適用于兒童感冒發熱、上呼吸道感染。

2.浸足法。將開水倒入小桶裡,待溫至雙足可耐受放入,水沒至踝關節上,儘量保持水溫,約半小時出微汗,體溫即可逐漸下降。此法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發熱尤宜。熱水浸足,可使周圍血管擴張、血流旺盛,加強汗腺功能,通過出微汗而散熱。

3.敷臍法。川黃連、虎杖各20克,用白酒或75%酒精500 毫升浸泡一周,濾取藥液瓶貯密封。用時以藥棉少浸此藥液,幹濕適度,塗臍,一般半小時可退熱。

但是,如出現高熱不退,且有其他病狀,須採取綜合治療為 宜。

4.根據辨證,用辛溫或辛涼解表的方劑煎汁,趁熱入保溫瓶(杯)內,適當距離用鼻吸入蒸氣,如小孩畏聞藥味,取開水吸入蒸氣也可。研究證明:感冒病毒有耐寒、怕熱特點,體外試驗表明:加熱至56攝氏度30分鐘可將其完全殺滅。吸入蒸氣,可殺滅存在於鼻粘膜上的感冒病毒,且可防止繼發性上呼吸道感染。如加上對症中藥,療效更顯著。

5.白芥子、山梔、桃仁、杏仁各20克,吳茱萸、樟腦各10克。研末和勻,調成餅狀,分貼于雙側湧泉穴(足心),布包紮,用熱水袋加溫片刻。24小時取下,效如不顯,續貼一次,對小兒流感、腮腺炎等引起的發熱、夏季熱也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