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佛家養生養心之平常心

記得有一句廣告“平常心,竹葉青”。竹葉青是一種茶葉,相信取這句廣告語的人也是運用了佛家與禪道的關係。生活中的禪語無處不在。平常心也存在禪道。

2、持平常心

每個人都生活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間,無論你做什麼事情,怎麼做事,都會有人來評價你,或者批評,或者表揚。人往往能夠付出艱辛去做事情,但卻不能承受別人語言的打擊。想想屈原,想想老舍,你就明白我在說什麼了。在別人的評價中錘煉自己的平常心,是禪宗在生活中修行的第二步。

馬祖道一禪師,被人尊稱為“禪宗八祖”,說過一句話:“平常心是道”。事來就應,不思慮,不計較。有人請教禪師如何修行,禪師說:“困來睡覺,餓來吃飯。”人家很奇怪,這麼簡單的事情,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做的啊,怎麼就是修行了呢,再問。禪師說:每個人是在吃飯,但是不好好吃飯——千般計較;每個人是在睡覺,但是不好好睡覺——百般思慮。

喜歡計較喜歡思慮的人,即使自己得到了something,他經常不去看他得到的絕對值,而會去跟別人比較:為什麼他的獎金比我的多?為什麼我的TITLE是經理,而他是總監? 他經常用的口頭語是"不公平":我覺得這樣對我不公平!

我們知道,成功=努力+機遇,那麼某一時點的成功=某一時點的努力+某一時點的機遇。在任何一個時點,一個人的成功更多取決於那個時點他所獲得的機遇,而不是當時他的努力程度。而人生某個時點的機遇就是偶然的,與那個特點時點、空間、人物、情勢有關,是不可預料的,不是人為科學地設計的。這樣偶然性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一個時間和地點,不公平是常態,公平反倒是偶然狀態!但是,用數學公式加和一下,一個人一生的成功=在任何時點的努力+在任何時點的機遇,而後者=0。為什麼呢?你不會永遠倒楣,你也不會永遠幸運,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統計,一個人所得到的好運氣和壞運氣是差不多的。你不會在100%的時間都不公平,你不會在所有的地方都不公平。所以,最後的成功還是取決於你一直的努力,而不是你某一時點的機遇。如果你因為一時的不公平而放棄了努力,實際上也放棄了幸運到來的機會。所以,放棄“不公平”這個說法吧!回歸到平常心來,少些思慮,少些計較。換個角度講,趙州和尚還說過另外一句驚人的話:煩惱就是佛,佛就是煩惱。所有這些煩惱啊、不公平啊其實都是修行的好機會啊,沒有煩惱成不了佛啊。

過於計較,過於思慮,人們就會被雜念所困,就是失去自我,成為雜念之奴。禪師讓我們用平常心來消除雜念,不要去想得了又如何,失去又如何,反而可能做得更好。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心經》裡邊有段話,很精彩:“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就是平常心啊。

平常心指的是什麼呢?佛家講有“八風”:利、衰、稱、譏、譽、毀、苦、樂。也就是順利、衰敗、稱讚、譏諷、名譽、詆毀、困苦、快樂的意思。平常心的標準就是不被這八風所困擾。孟子說,“我四十不動心。”他講的大概也是這個狀態。人無論處在何種情勢下,身患何種遭遇、何種挫折,始終能保持心理狀態的穩定、安寧、平和。#p#分頁標題#e#

平常心,不動心,這句話說著容易,做起來真是比登天還難,連大文豪蘇東坡都做不到。蘇東坡被流放到鎮江的時候,與佛印禪師交往甚密,兩個人隔著一條江,經常來往。有一天蘇東坡到佛印的廟裡看他,禪師不在,蘇一個人去參觀佛堂。看到威嚴端坐的佛爺,詩性大發,管小和尚要來筆墨,一揮而就:“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台。”寫完之後很得意,讓小和尚務必把詩轉給佛印,讓他看看自己是否悟道。佛印回來之後,二話不說,在詩旁邊寫了兩個字:放屁!然後讓小和尚把詩給蘇東坡送回去。蘇東坡看了之後火冒三丈,你個禿驢,不誇我倒也罷了,怎麼能罵我放屁呢!心裡越想越氣,立刻起身過江,去找佛印的麻煩。佛印一見東坡,哈哈一笑: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被我一屁就吹過江來了嗎?東坡一聽,也是哈哈一笑,方才明白老友的用意,真的是說著容易做著難啊。

八風裡邊最關鍵的其實是“名利”二字,所謂“名韁利鎖”,名利都是束縛人心的韁鎖啊。相比較而言,有時利可以放下,名卻放不下;名中譏諷有時可以接受,但吹捧就受不了了。過得了棒殺關,卻過不了捧殺關。我們說的平常心,就是要在失意的時候不要悲觀,而得意的時候更不要忘形。

《中庸》裡有段話也特別精彩:“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怨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這種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怡然自得”、“不怨天不尤人”的心靈狀態,多麼令人神往!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講求盡我所能無所怨悔就好。不要太把工作生活中的得失榮辱太當回事。我的好朋友,程益中先生,歷盡顛峰榮耀和冤獄挫折,問及感受,他教給我一句話,我經常念叨,也幾乎成了我的口頭禪:事兒不大。是啊,事兒不大,別那麼在意。這就是平常心。趙州和尚說:“樹搖鳥散,魚動水渾”,一切都很平常,事兒真的不大。

不過分追求持平常心,這樣我們才能有健康的身體,有一顆順應自然的心“怡然自得”就能真正的達到養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