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淺談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是我國眾多傳統養生法中的一支奇葩,也是中醫養生中最值得推崇的一種養生方法。經絡養生具有保健和治療的功效,是一種既古老又新興的綠色物理自然療法,那麼經絡養生到底是怎樣的?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網路周身的一個系統。內經曰:“經脈者,內通臟腑,外絡四肢百骸。”“經脈者,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故又有“不通則痛,痛則不通”之說。穴位是經脈之氣、結、聚、散、絡、出、入的點,是經絡溝通上下內外,運行氣血的聯絡站。

經絡系統功能正常,則氣血運行通暢,各臟腑功能強健,就能抵禦外邪的侵襲,防止疾病的發生;反之當經絡失去其正常的機能,則經氣不利或虛損,外邪就可乘機入侵。故《素問.皮部論》說:“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于腑藏也。”指出在病理狀態下,經絡是外邪從皮毛肌腠內傳至五臟六腑的傳變途徑。如外邪侵襲肌表,就可見發熱、惡風寒、頭身疼痛等症,續則由於肺合皮毛,外邪循經入裡內合於肺,則可見續發咳嗽、喘促、胸悶、胸痛等症,是謂肺臟病證。

又因肺與大腸相表裡,有時亦可出現腹痛、腹瀉或大便燥結等大腸病變。臟腑彼此之間通過經脈相互溝通聯繫,故經絡的聯繫亦可成為臟腑之間病變相互影響的途徑,從而使某一臟腑病變通過一定的經絡循行影響到另一個臟腑,產生疾病的傳變。如厥陰肝經挾胃,注肺中,所以肝病可以犯胃、犯肺;足少陰腎經可以入肺、絡心,所以腎虛水冷可以“淩心”、“射肺”。

至於互為表裡的陰陽兩經,由於經或絡,或屬於相同的臟腑,因而在病理上亦常是相互影響。如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失肅降,往往可引起髒氣不通,可見大便不通;大腸實熱,又可引起肺氣不利而見胸悶、咳嗽等。

另外通過經絡的傳導感應,臟腑的病變可以反映於外,表現於相當的官竅,經絡的循行路線,或某些特定的部位上。如肝火上炎,可見兩目紅赤、腫痛;心火上炎,可見舌尖紅赤卒痛;胃熱熾盛,可見牙齦腫痛等。肝氣鬱結,則兩脅少腹脹痛。又如心痛,可表現為心前區疼痛,且放射至上肢內側尺側緣,即是因為手少陰心經循行於上肢內側後緣之故。

此外經絡還有指導臨床診斷和指導治療的意義。通過長期臨床實踐,在檢查疾病的過程中,還經常發現在經絡的循行部位,或者經氣聚集的某些穴處,有明顯的壓痛,或結節狀、條索狀反映物,或局部皮膚出現某些形態變化,如肺有病時可在肺腧穴處出現結節,或中府穴處有壓痛;腸疽,可在闌尾穴處有壓痛;長期消化不良的病人,可在脾俞穴處見到異常變化,或壓痛、或結節、或疹點等。正如《靈樞.官能》所說:“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溫,何經所在。”就是明確地指出經絡學說對臨床診斷的重要意義。

通過針刺或指功的作用,以調整經絡氣血的功能活動,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點穴時出現酸、麻、脹、痛及觸電感,往往是沿著經絡循行線路而擴散,形成循經走行的經絡現象,實現針刺或推拿等所期望達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