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能快速治病嗎?——評點中、西醫異同

有的人認為中醫會“耽誤病情”,說到底還是認為中醫治病慢,療效不好。但事實確實如此嗎?非也。這裡面需要瞭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如果想真正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恐怕還需要單獨為此專門寫一本書。

就拿高血壓這個病來說吧,當被確診為高血壓病之後,西醫大夫一定會建議馬上服用西藥降壓藥。但是西藥降壓藥有多種作用類型,大夫幫你選擇的那種降壓藥並不一定就能起到降壓的效果。即便能很快起效,也不能證明降壓藥此時真的起到了治病的效果,讓患者更安全了。事實上,在確診為高血壓病之前,許多人自我感覺也沒有什麼健康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服過降壓後,若突然停服,危險性會更大。也就是說,西藥降壓藥根本不存在治療高血壓病的功效,而是在壓制血壓的升高而已。

中醫治療高血病的情況如何呢?筆者的體會與眾不同,如果學中醫的你也按照中醫教課書中講到的高血壓就是“肝陽上亢”引起的,並以此進行“辨證論治”的話,那必然會印證西醫大夫笑話中醫“耽誤高血壓病情”的事實。筆者以為,中醫治療高血壓病,首先是需搞清楚引起高血壓的真正原因:“身體需要才是血壓升高的根本所在”。想想看,假設正常情況下大腦每分鐘需要的血液供應量為1000CC,當因過度用腦血液需要量上升為每分鐘1200CC的時候,身體自身用什麼方式才能保證大腦的血液供應呢?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增強心臟的功能,以升高血壓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就是形成血壓升高的第一條機理;其次,當血液濃度(血脂、血糖、化學藥物、食品添加劑等)升高使血液流速變慢時,同樣的血壓強度可能每分鐘也無法供用大腦1000CC的血液了,此時也需要以提高血壓強度來完成這個供血任務;再次,若血液的攜氧能力下降時,原先供應1000CC的血液自然也無法滿足大腦正常需氧量,也需要通過升高血壓來達到目的。這三點就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為此,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原則就是求“平衡”,該減少大腦用血量者就減少其量(比如多休息、多睡眠,少用腦等);該改善血液攜氧能力者就改善其攜氧能力(如控制飲食、降低血糖血脂等);該加快其血液流速者就想方設法加快其流速(如體育運動等)。具體方法是:

辨體質(辨證論治)選擇合適的中藥服用(3~24個月)+適量運動,增加夜間的睡眠,以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流速(長期堅持有氧運動)+減少食鹽攝入量,減少血容量及改善紅細胞攜氧能力(每天食鹽攝入量保持在10克以內,夏天可適當增加,長期堅持)+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對於肥胖及糖尿病者,需要控制飲食量,並適當減輕體重)。

一般經過一、兩年左右的時間綜合調理,有近80%的高血壓患者的可以恢復正常。至此,則可在停服任何降壓藥但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保持血壓長期處在正常健康的水準上。特別需要明確的是,如果那些長期服用西藥降壓藥的患者,在採用筆者這套方案進行降壓的時候,不能馬上停服原先那些西藥降壓藥,需要根據血壓的改善進度,逐漸減少西藥降壓藥的服用量,直至可以完全停服為止。

以上說明的是,對於一個西醫認為需要終生服藥控制的高血壓病,而且長期服用這些降血藥的結果主要有二:腦軟化致老年癡呆及誘發腦栓塞風險。經過中醫中藥的調理,一、兩年左右的時間即可康復。兩者比較起來,特別是從人體健康的角度看,不知是哪一種方法更耽誤病情?請大家仔細想想,想好了再來與筆者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