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道德經解讀》跋

我同天來道長無緣面識,但從他所著之《道德經解讀》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元志向非凡、胸懷大道的長者、智者。從書中閃爍著慧光的字裡行間,我們仿佛能聽到他對新世紀人類社會發自內心的呵護、慈愛之聲。

天來道長生前以度人、度己之心靜思妙道,且勤於身體力行,深得大道養生之精髓。先生曾不止一次地對學生們剖析、總結道教經典精華所在,並將其歸納為“道學的四書五經”,將《道德經》列為“道學五經”之首,而將《參同契》、《悟真篇》分列為“道學四書”之第一、第二。如果說《道德經》是對自然大道的終極概括,那麼《參同契》則是真修實煉者的行動指南。前者目的在於“悟道”,後者目的則在於“證道”,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

《參同契》成書于東漢順帝年間(西元126~144),作者為魏伯陽及其同道。以四言、五言、亂辭方式精闢闡述三方面內容:一、“歌述大易”。闡明《易經》對“人天合一”整體觀認識宇宙本質的指導意義;二、“黃老之學”。對人體生命益壽延年的雋永價值;三、“服食之事”。精闢而準確地總結了漢以前“金液還丹”的經驗和實驗方法。“參同契”作為世界上古化學第一重要著作至今仍然影響著東西方。今天西方世界對現代化學(Chemistry)的定名即肇始於此書之“金液還丹”。

《悟真篇》出版於北宋(西元1063年)。如果說《參同》為“外丹”學之祖書,那麼《悟真》就是“內丹”學啟導者,因此後世並稱兩書為“萬古丹經之王”。天來先生將《道德經》、《參同契》分列為“道五經”之首和“道四書”之冠是一種創舉,為渴望道學修持之後來者指明了學習方向。

#p#副標題#e#

古往今來,為《道德經》注釋者已超過三千家,諸家之作精彩紛呈,各見其所見,各得其所得。花團錦簇,形成了曲高和“眾”的獨特人文景觀。天來先生對《道德經》研究的卓越貢獻不是區區一篇短文所能概述的,條分縷析只能留待以後。我注意到在以往評注《道德經》諸大家中,兼而精修大道,並從中覺悟其真諦者卻如鳳毛麟角。特別是近代之評注者,幾乎不識大道修煉為何物,更不用說是親身實踐了,而先生本人就是一位內丹修煉家,僅就這一點,我們就能知道先生之注《道德》,必有不同的理解高度。因此天來先生《解讀道德經》的再版,對《老子》的研究將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次與天來道長大作同時重刊的是先生珍藏的王弼《道德眞經注》。這是日本國寬永七年(西元1667年)的原版影印本。寬永年間的原版書如今已極為罕見,因而也非常珍貴。在天來先生豐富的古本藏書中,我們還能見到《道德經》的另一種古老版本:十八世紀日本國翻印的河上公著《老子章句》,這是《道德經》流行最早的版本。大約出現在東漢年間。道德經原分上下兩篇,分成今日的八十一章即肇始於此。王弼(西元236~249年)注本稍後於河上公,然而所作注釋更加豐富多彩,因而魏晉南北朝以降均視王本為通行本,直至今日。

三十年來,道德經的考古研究屢有新發現。郭店楚墓出土之《道德經》可能是迄今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版本了。可惜,全書只有兩千七百餘字,同《道德經》五千言之數相差太遠,因而只能算是道德經之節寫本。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兩種帛書道德經寫本(即甲本和乙本),其中一種寫本應是先秦時所書。這是我們迄今為止所能見到的道德經最古老的完整版本了。墓主人軑侯夫人下葬時間為西元前168年,我們有理由認為寫本時間應該更早。帛書的出現使我們得以認識《道德經》的原始狀態:一、道德經原先並不分章節,且“德篇”在前,“道篇”在後;二、河上公所注《老子章句》名符其實:《老子》原本不分章節,分章節乃河上公整理所為。三、河上公並沒有將《老子》稱之為《道德經》。可能根據的是兩種帛書中的一種(乙本),而王弼在以河上公所注為藍本時,參考到的可能是另一帛書版本(甲本)。因為後者《德篇》末尾標有“德”字,《道篇》末尾則標有“道”字。乙種帛書則無此標識。《道德經》的書名自此而始。

馬王堆帛書《道德經》雖為最古版本,但卻不是最佳版本。兩種版本錯字、訛字、別字、漏字極多,難以卒讀。雖經專家用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以及唐時傅奕據項羽妾墓整理的《道德經古本》校對而基本恢復原貌。但仍不足以撼動王弼注本的通行本地位。儘管前述傅奕本的出現曾轟動一時,也確實為老子的研究增光添彩,然而王弼在文學訓詁方面的功力、解讀方面的精闢,仍然是後無來者;相形之下,傅注道德經則略遜一籌。

令人遺憾的是,王弼雖是才華橫溢的“鬼才”,卻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這就提示,王弼並非一位具有大道修真經驗的實踐者,而道德經的精髓卻在攝生之道,老子強調說:“修自於身,其德乃真”。換言之,不知修身者,也就不知“德”之“真”。說白了,修道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深根固柢,長生久視”。故爾,像王弼這樣一位不諳養生之道的天才少年,很難就此有過人之見,不能不說這是王弼注道德經的先天缺憾。

好在天來道長作為全神養真(全真)之得道者,有數十載的攝生實修的經驗,為我們留下一部究人天之際,察萬物之情,通古今之變,證大道之真的《道德經解讀》,完全能彌補王注之撼。

晴空碧樹,櫻花盛開。在五彩繽紛、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光裡,兩部道書佳品連袂再版,這是道學界的盛事,也是對早島天來先生百年華誕以及他所創辦的日本道觀成立三十周年的最好紀念,因以為記。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