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細心媽咪 瞭解寶寶的3大語言

年幼的寶貝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每天的肢體語言還是蠻多的,一時哭,一時笑,一時伸出小腳亂踢,一時伸著小手亂抓。他們在用不同的肢體語言告訴身邊的人他們想要幹嗎?通過這種複雜的特殊“語言”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細心的媽咪們,你們讀懂寶寶們的這些語言了嗎?

寶寶的特殊語言

對於還不能說話的寶寶們來說,他們除了用哭聲引起大人的注意之外,就只能用肢體語言來向大人表達自己的需求了。所以,作為和寶寶最親近的人——媽咪,平時一定要多留心觀察寶寶的反應和表現,掌握更多的特殊語言。如寶寶要上廁所了,他們會先不安地亂動,那是被尿憋得難受;如寶寶要睡了,他們會不安地打哈欠,或是嘴裡哼哼,媽媽輕輕拍打寶寶後背後,他們便會很快入睡。

· 寶寶的手指語言

當寶寶帶著愉快的心情從睡夢之中醒來時,細心的媽咪會發現小傢伙小手張開,手指向前伸展,臉上帶著笑容,他們此時期待有人陪他們一起玩,所以放心地將小手張開,向大人發出邀請信號。

當寶寶一臉疲倦的表情,小手微微握著,手指無力地向內彎曲,手臂也鬆軟地耷拉著,說明寶寶累了,他們需要休息。此時,如果父母和其他人再來煩他,他便會生氣地大哭。

寶寶在睡著的時候,手會松松地握住拳頭,此時寶寶可能在做夢,並且睡得並不深,輕微的聲響都有可能驚醒睡夢中的寶寶。

寶寶在緊張或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他們會握緊自己的小拳頭。當寶寶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之中,或是寶寶被不熟悉的人抱起時,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會令他們握緊自己的小拳頭。

寶寶的手指自然伸開,手臂輕垂,嘴裡發出愉快的哼哼聲,雖然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但表示此時他們很開心,正在獨自玩樂,不需要大人的説明。

· 寶寶的哭聲語言

寶寶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哭聲最能引起家人的注意,所以當他們遇到了重要的情況時,都會用哭聲來呼喚爸爸媽媽。餓了,會大哭,這種哭聲開始時響亮,哭過幾聲後聲音就小了,原因是沒有力氣哭了。尿了,尿在身上很不舒服,提醒父母換尿布,此時如果父母沒有理會,他們會越哭越大聲,直到父母到來為止。從夢中驚醒,或是到了陌生的環境,聞不到自己熟悉的味道,失去安全感孩子也會大哭不止。

· 寶寶的其他語言

除了哭聲和手指,寶寶還有肢體語言,比如被尿憋著的時候,他們會不停地扭小屁股,亂踢小腳,有經驗的媽咪將寶寶抱起噓尿准沒錯。寶寶需要人陪他玩的時候,嘴裡會發出哼哼聲,眼睛四處轉,小手一伸一張。寶寶的肢體語言有很多,需要媽咪們細心觀察,時間長了便能心神相通,讀懂他們的特殊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