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錯誤食用雞蛋會影響健康

文章導讀

雞蛋,是我們常見的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也是很多朋友作為養生保健的選擇,吃雞蛋,要吃的更具有營養,不然錯誤的吃法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誤區之一:生雞蛋更有營養

糾正: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而且生雞蛋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鬆軟,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吸收。

誤區之二:雞蛋與白糖同煮

糾正: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誤區之三: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糾正: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誤區之四: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糾正: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