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鳶尾子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Ní Bó ěr Yuān Wěi Z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尼泊爾鳶尾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ris dacora Wall.[I.nepalensis D.Den]
採收和儲藏:7-8月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果殼,曬乾。
【原形態】尼泊爾鳶尾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基部有大量老葉鞘纖維。根莖短而粗;根簇生,肉質,膨大成紡錘狀,長可達10cm。葉基生,排成2列;葉片條形,花期葉長10-28cm,寬2-8mm,果期長可達60cm,寬6-8mm,先端漸尖,有2-3條縱脈,全緣,基部抱莖。花莖高10-25cm,直徑2-3mm,果期花莖高達35cm,中、下部有1-2枚抱莖的披針形的莖生葉,上部具3-4個分枝;苞片3枚,內含2花;花梗長1.3-2.1cm;花藍紫色或淺藍色,直徑2.5-6cm,花被裂片6,排成2輪,花被管長2.5-3.5cm,向上擴大成喇叭狀,外輪中脈上具橘黃色須毛狀附屬物,內花被裂片狹橢圓形或倒被外形;雄蕊3,長約2.5cm,花藥淡黃白色;子房下位,三棱狀卵形,長1.2-1.5cm,直徑5-7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彎曲,先端2裂,邊緣具疏齒。蒴果卵圓形,長2.5-3.5cm,直徑1-1.2cm,先端有短喙;種子盤狀,扁平,黑褐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3000m的荒坡或岩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性味】苦;微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殺蟲。主腸癰;食物中毒引起的瀉痢;蟲牙;蛔蟲和蟯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泡酒;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