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
【拼音名】Niú ěr Dài Huánɡ
【別名】土大黃、四季菜根、牛耳大黃根、火風棠、羊蹄根、羊蹄、牛舌片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皺葉酸模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mex crispusl L.
採收和儲藏:4~5月采其根,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肥厚,黃色,有酸味。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具淺槽。葉互生;托葉鞘膜質,管狀,常破裂;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2-18cm,寬2-4.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有波狀皺褶,兩面無毛。花多數聚生於葉腋,或形成短的總狀花序,合成一狹長的圓錐花序;花被片6,2輪,宿存;雄蕊6;柱頭3,畫筆狀。瘦果三棱形,有銳棱,長2mm,褐色有光澤。花果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溝邊濕地,河岸及水甸子旁。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福建、臺灣、廣西、貴州等地。
【栽培】栽培要點 喜冷涼濕潤氣候。土壤以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用種子或分株繁殖。種子春播。分株於9~10月結合採收,切取附帶隱芽的根頭作為繁殖材料,按穴距27~30cm分株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不規則圓錐狀條形,長10-20cm,粗達2.5cm,單根或於中段有數個分枝。根頭頂端具乾枯的莖基,其周圍可見多數片狀棕色的幹枯葉基。表面棕色至深棕色,有不規則縱皺紋及多數近圓形的鬚根痕。質硬,斷面黃棕色,纖維性。
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牛耳大黃根及根莖含游離蒽配類成分0.57%,結合型蒽醌1.27%,並含較多酸模素(musizin);游離蒽醌中有大黃素(emodin)[1],大黃酚(chryso-phanol)。還含有大黃酚甙(chryso-phanein),1,8-二羥基-3-甲基-9-蒽酮(1,8-dihydroxy-3-methyl-9-an-throne)[2,3],矢車菊素cyanidin),右旋兒茶酚(catechin),左旋表兒茶酚(epicatechin)[4];種子中含植物血凝素lectin)[5]。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及平喘作用:根的水煎劑、去蛋白後水煎液給小鼠灌胃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但小鼠均有腹脹、腹瀉、松毛的反應,從其中分離出的大黃素、大黃酚均有較明顯的止咳作用,大黃素作用強於大黃酚,總蒽醌也有輕度止咳作用,大黃酸則無止咳作用。水煎液及去蛋白後水煎液有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法),總蒽醌作用不明顯。總蒽醌給豚鼠灌胃有較明顯的平喘作用(組織胺噴霧法),但大黃素、大黃酸及大黃酚均無效。將大黃酚與提取上述成分後的殘餘部分混合給予豚鼠則有平喘作用。
2.抑菌作用:從根中分離出的大黃酸、大黃素及大黃酚在試管內對甲型鏈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及卡他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全草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根酊劑在沙伯氏培養基上對犬小孢子黴菌有顯著抑菌作用,最低有效濃度為1.56-3.12%。
3.抗腫瘤作用:小鼠大腿肌肉接種肉瘤-37後6天,1次皮下注射皺葉酸模根的醇提取物,6-48小時後取腫瘤檢查,可見到藥物對腫瘤的傷害作用;其酸性提取物效力可更強。
4.其他作用:根莖含大黃素等蒽醌衍化物,故有瀉下作用;它含鞣質的量也相當高(3.62-6.42%),故有收斂作用;根與根莖還含維生素B1(達10.26ug/g),可作健胃、強壯劑。它還含一種刺激性物質,名Rumicin(分子式C14H10O4),可作發赤劑、消散劑,並能殺滅皮膚寄生蟲;但可使動物(羊、馬)發生皮炎及胃腸紊亂。
【性味】苦;性寒
【歸經】心;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便殺蟲。主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禿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場,10-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搽。
【注意】《四川中藥志》:脾虛泄瀉者忌用。
【各家論述】
1.《草木便方》:活血,補精,壯力。能走表。搗爛合稠靛缸水,搽疥癬禿癩。
2.《四川中藥志》:解毒,清熱,消瘡癬。治大便燥結。
3.《重慶草藥》:清火,解毒,清血熱,利便。治吐血諸症。酒炒能調氣斂血,治紅崩。
4.《閩東本草》:除熱,殺蟲,排膿拔毒。治白禿瘡,癬,疔,癤。
5.《齊齊哈爾中草藥》:治出血性紫斑,血小板減少和內出血。
6.《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清熱涼血,潤腸通使。治急性肝炎,經閉腹脹,無名腫毒。
7.《陝甘寧青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止血。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