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哮喘患者不喘也需治

哮喘是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國有哮喘患者近2000萬,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我們身邊,時常能見到隔一段時間就又開始“喘”的同事、親友。

今年5月6日世界防治哮喘日的主題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專家指出,現在醫學上不乏有效控制哮喘的方法,我國哮喘患者良好控制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堅持長期的規範治療,對疾病的認知存有不少誤區。

誤區一:不發作不治療

在5月6日世界防治哮喘日來臨之際,一項由2038名哮喘患者、家屬參與的網路調查顯示,近兩成(17.3%)受調查者認為沒有症狀就應中斷治療,是藥三分毒,能不用就不用;近一半(42.3%)受調查者不瞭解在哮喘穩定期也應該進行維持治療,真正在疾病穩定期仍接受規範治療的患者則更少。

2013年發佈的“全國哮喘患病及相關危險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很多患者哮喘一發作就往醫院跑,感覺症狀穩定了,就逐漸減少用藥甚至擅自停止用藥,結果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復。

■專家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原所長鐘南山教授說,不發作不治療是哮喘治療方面最常見的誤區。穩定期的維持治療,是哮喘患者疾病長期管理的重點內容。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聶秀紅說,對哮喘控制的情況可分為三個水準:未控制、部分控制、完全控制,主要根據患者的日間症狀、夜間憋醒、需用藥緩解症狀的次數、活動受限、肺功能情況以及疾病加重次數來綜合評估。如果患者全部達到6項要求即白天無症狀(或≤2次/周)、活動不受限、無夜間憋醒、不需要緩解症狀的藥物(或≤2次/周)、肺功能正常、無急性發作就是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是指在任何一周內出現以下1至2項特徵:白天症狀2次/周、有活動受限、夜間有憋醒、需要緩解藥物2次/周、肺功能小於正常預計值、每年急性發作≥1次;如果在任何一周內出現3項或3項以上部分控制症狀就是沒有控制。現在,能達到哮喘完全控制的患者比例非常低。一項關於亞太地區哮喘控制的調查顯示,患者達到完全控制的僅占到1%左右;達到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的患者總共只有30%左右。

聶秀紅主任說,哮喘控制率比較低的一個原因,除了患者常常擅自中斷治療外,也與醫務人員對哮喘的認知不足有關。大多數醫生在對哮喘疾病發作期的病人進行治療方面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疾病穩定期,並不是所有醫務人員都能規範治療,這種情況在基層醫院較為明顯。有的醫生認為,患者不“喘”就不需要治療,這就會造成患者遇到變異源或過敏源刺激後病情發作,甚至影響肺功能,氣流受限由可逆變為不可逆,這時候再進行治療,有一些人的肺功能就不能完全恢復,達不到完全控制的標準,甚至部分控制的標準可能都達不到。

因此,中國醫院協會於近期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規範管理專案(簡稱紅圍巾關愛行動),內容包括患者熱線隨訪、患者教育、醫生培訓等,目的是規範慢阻肺及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診治,提高醫生臨床工作水準及患者依從性,改善患者規範診療理念。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王辰強調:“以哮喘和慢阻肺為主的慢性呼吸疾病與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並稱中國四大慢病。哮喘可防可控可治,需要長期規範用藥。規範的急性發作期治療和穩定期的維持治療,可使哮喘的控制率達到80%。”

誤區二:拒絕激素治療

傳統來講,有“內不治喘,外不治癬”之說。有一些病人認為,既然治不了我的病,那就不堅持了;還有的患者對用藥有畏懼心理,尤其是女性和兒童患者,怕吸入激素會發胖或影響生長發育。所以,在哮喘症狀緩解後,患者往往自行斷藥,有的甚至轉而去使用未經正規批准的偏方,潛在危害很大。

■專家觀點

鐘南山院士說,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數患者開始發病的年齡在5歲之前,小兒患者中3歲以前發病的比例占50%。如果不能得到積極防治,兒童哮喘中約1/3至1/2的人可遷延至成年。哮喘控制率比較低的另外一個原因,還跟患者對哮喘治療的依從性和認識情況有很直接密切的關係。

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認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療方法。支氣管哮喘的本質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這種炎症屬於變態反應性炎症,不同於細菌感染性炎症,使用抗菌素治療是無效的,只有規律應用激素才能抑制此類炎症。吸入療法為局部用藥、劑量小、直接作用於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應少、無痛無創,適合包括兒童在內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現有的研究表明,兒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質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療,藥物可直接吸入氣管,直接作用於氣道,吸收後進入血液迴圈的藥物劑量極小,吸入激素治療所需的激素劑量也比口服給藥所需劑量小得多,大約只相當於口服劑量的1/10至1/20,所以長期吸入激素治療一般不會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誤區三:治療期間不查肺功能

哮喘從臨床表現上來講分為典型哮喘和非典型哮喘。典型哮喘症狀是復發性咳嗽、喘息、胸悶、可以自行緩解也可以通過藥物緩解。但有一部分病人症狀不典型,僅表現為咳嗽尤其是夜間咳嗽,或者是接觸了刺激物就咳嗽,這是不太典型的哮喘。

很多哮喘患者久病成醫,常常根據自身的某些症狀及用藥次數來判斷哮喘的病情,甚至自行用藥。這樣的作法主觀成分較多,每個人對某一個症狀的輕重判斷都可能有很大的差異,非常不利於疾病的控制,所以需要能客觀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標。肺功能檢測對於哮喘的診斷與評估很有價值,其指標可為醫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參考,但在疾病治療期間,肺功能檢測常被忽略掉。

■專家觀點

診斷哮喘,除了臨床表現以外,很重要的必備條件就是肺功能檢查。

如果你的呼氣流量峰值日內變異率或晝夜變異率超過20%,這時候就會被診斷為哮喘。如果病人長期慢性咳嗽,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確定診斷,如果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應進行規範化治療。

聶秀紅主任呼籲,應該把肺功能檢查納入常規體檢當中,可以對哮喘、慢阻肺等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她還呼籲在基層醫院特別是在社區醫院設置肺功能儀。買一個簡易肺功能儀也不過五六萬元,可以解決很大問題,這樣早期診斷、早期干預,有利於患者控制病情,減少痛苦,還能大大降低醫療費用。

哮喘患者在通過用藥治療達到控制的同時,在生活方面應該注意儘量避免過敏源,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誘發支氣管痙攣加重或者誘發哮喘急性發作,同時食用高維生素類的食物。夏天用空調時別太涼,同時清潔過濾網,避免過敏源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