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 冬季養血安神佳品
大棗在我國食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現存最早的醫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將大棗列為上品。大棗之所以為“五果之王”,是因為它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富含蘋果酸和酒石酸等有機酸,維生素包括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P等,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尤以碳水化物和維生素C含量高。在鮮棗中含糖達20%~36%,幹棗則高達50%~80%。每百克鮮棗中含維生素C380~600毫克,比蘋果、桃子等高100倍左右。因此,被稱為“鮮活維生素C丸”。大棗除富含維生素C以外,還含有山楂酸和二磷酸腺苷。前者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後者則具有調節細胞分裂的功能。二者協同作用,可增強免疫力,使異常增生的組織細胞分裂趨向正常。
大棗依加工方法不同,而有紅棗、黑棗之分。紅棗是經沸水稍燙後取出曬乾即成。研究發現,經常食用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並有滋養全身細胞的功能,是一種作用緩和的強壯劑。黑棗是用高等級的鮮棗經沸水燙過,再熏焙至棗皮發黑發亮,棗肉半熟,乾燥適度為止。兼有補腎與補血的功效。來源均相同,以河南新鄭品質最佳,山東產量最大。南棗是大棗的變異品種,產于浙江金華蘭溪,以前是貢品,所以又稱貢棗。而今多用於食品及補酒藥料,中醫處方多用,民間認為補益力最佳。
大棗歷來是益氣、養血、安神的保健佳品,也是中醫治病的常用之品,是國家衛生部公佈的藥食兩用的植物性食品。臨床觀察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等病人,都有很好的補益作用。中醫常常在處方中將大棗與甘草配伍或以大棗為引子。在《群芳譜》中有這樣的記載:“十月取大棗,中破之,去皮核,文火反復炙香,煮湯飲,健脾開胃甚宜人”。
古方“甘麥大棗湯”,即是將紅棗與淮小麥、甘草同煎湯,長期服用對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婦女更年期出汗、心神不定、情緒不易控制等症狀均有調補作用。民間便方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患時,也常用大棗200克,配以茵陳90克共煎,食棗飲湯,早晚分服,可以收到良效。
巧食大棗,做個健康美人兒
目前,臨床上應用或日常保健時應用,還用於以下方面:
補中益氣,養血安神
大棗加入食療藥膳中可補養身體,滋潤氣血。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證。與黨參、白術等配伍,本品有補中益氣的功效。與甘草、小麥等同用,能鎮靜安神,用於更年期有輕微失眠與煩躁症狀者,中醫古稱此為“髒躁”。常與熟地、當歸同用,有養血的作用,用於有血虛萎黃症狀者。
健胃養脾每天嚼食6枚大棗,或與黨參、附子、砂仁製成藥丸常服,治脾胃虛弱、嘔吐反酸、胃痛、食欲減少、倦怠無力等證。如加生薑、半夏煎湯,治飲食不慎所引致的胃炎,以及有胃部飽脹、嘔吐劇烈等症狀者。夏季炎熱,水分丟失迅速,可用大棗、藿香、香茹煎湯,經常飲服可解暑熱。
止咳潤肺、生津安眠
乾咳無痰選用大棗加南沙參、黑元參、麥冬煎湯服用有顯著療效。感冒或演講者發生聲音嘶啞,可用大棗、膨大海、冰糖煎汁飲用。歌唱者平時可用大棗、金釵石斛、北沙參煎汁,每週飲服1~2次,以潤澤聲帶,保護喉嚨,保持嗓音。如時常感睡眠不熟,且覺體虛、心悸者,可用大棗加蔥白數根,或者大棗加酸棗仁、紫丹參,於臨睡前2小時煎湯飲服,也有效果。
慢性精神神經性疾病
大棗可舒肝解郁,用於婦女髒躁症,即哭泣不安、憂鬱所致疾病,可用大棗、甘草、浮小麥煎湯服用,短期內即可有明顯療效。
大棗在營養和保健強身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營養專家提醒大家:要想身體好,勸君多食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