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柄蕗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Chánɡ Bǐnɡ Lù Jué
【英文名】Long-stipe Mecodium
【來源】
藥材基源:為膜蕨科植物長柄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codium osmundoides(V.d.B.) Ching[Hymenophyllum osmumdoides V.d.B.]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附生植物,植株高15-18cm。根莖褐色,纖細如絲,長而橫走,下麵疏生纖維狀根。葉遠生,相距2-3cm;葉柄深褐色,長4-7cm,上部有下延易脫落的狹翅;葉片薄膜質,半透明,寬卵形,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8-12cm,寬2.5-4.5cm,三;回羽裂;羽片10-15對,互生,有短柄,三角狀卵形至長圓形,長1-2.5cm,寬4-12mm,上部的羽片漸縮小;小羽片4-6對,互生,無柄;長圓形至闊楔形,長3-5mm,寬2-4mm,基部下側下延,密接,基部上側1個小羽片覆蓋葉軸;末回裂片2-6個,互生,線形至長圓狀線形,先端鈍頭或有淺缺刻,全緣,單一或分叉;葉脈叉狀分枝,末回裂片有小脈1條。葉軸及羽軸褐色,均有翅。孢子囊群多數,各裂片均能育,位於葉片上部1/3-1/2處;囊苞為等邊三角狀卵形,長1-1.5mm,尖頭,全緣,唇瓣深裂幾達基部,其下的裂片比囊苞狹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2700m的林中及山谷溪旁陰濕的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西南及福建,廣東、廣西、西藏等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長柄蕗蕨多皺縮成團,根狀莖纖細,絲狀,褐色,光滑。葉柄細長,長4-7cm,直徑約0.5mm,深褐色,光滑;葉片寬卵形,薄膜質,半透明,長8-12cm,寬2.5-4.5cm,上下兩面均為棕色。氣微,味淡,後漸辛麻舌。
2.顯微鑒別 地上部分粉末特徵:綠褐色。①葉片上下表皮細胞均為多邊形,直徑26-73μm,壁平直,細胞內充滿棕色物質。②葉柄纖維紅棕色,直徑20-44μm,壁厚8-18μm。③石細胞少見,長方形或長多邊形,紋孔及孔溝明顯,長約117μm,寬約39μm,壁厚8-10μm。④草酸鈣晶體不規則形,直徑10-31μm。⑤梯紋管胞,直徑10-18μm。⑥孢子極面觀三角圓形,具長3裂縫,直徑52-55μm,外壁厚約2.5μm,具瘤狀紋飾。
【性味】微苦;涼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生肌止血。主癰癤;瘡疥;燙火傷;腫毒;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幹品研末調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涼。功效同蕗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