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血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于《海南植物志》。
【拼音名】Hónɡ Xuè Ténɡ
【英文名】Chinese Spatholobus
【別名】華密花豆、血格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紅血藤的莖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patholobus sinensis Chun et T.Chen
採收和儲藏:全年或秋、冬季採收,洗淨,切片,曬乾。
【原形態】紅血藤 攀援灌木。枝初時紫褐色,略被柔毛,後為灰色,無毛,具密集的線紋。三出複葉,革質;葉柄長2-5cm,纖細,基都膨大,被毛;托葉鑽狀,長3mm,宿存;小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頂生小葉長5-8cm,寬2-3cm,側生小葉略小,先端驟縮為鈍尖頭,基部圓形或闊鈍形,上面無毛,老時有光澤,背面被糙伏毛。圓錐花序腋生,密被褐色糙伏毛,長8-10cm,小苞片2,鑽狀,長lmm,花長7-8mm,稍密集,花梗長3-4mm,被毛;萼鐘狀,外被短柔毛,5裂,裂齒卵形;花冠紫紅色,各瓣均具細長爪,旗瓣扁圓形,光瑞凹,翼瓣倒卵狀長橢圓形,具向下的耳,龍骨瓣長橢圓形,無耳;子房線狀長橢圓形,被糙伏毛,花柱無毛。莢果無柄,斜長圓形,長7-9cm,中部以下寬2-2.3cm,上部較狹,果瓣薄具細網脈,被褐色長柔毛,背縫密被絨毛;種子長橢圓形,扁平,長約3cm,種皮黑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密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東、廣西、海南。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呈圓柱形,稍彎曲,直徑3.3-4.0cm,表面灰棕色,具明顯縱溝及細密橫向環紋,皮孔疣狀凸起,圓點狀或橢圓形,較小,質堅,難折斷,折斷面呈不規則裂片狀,橫切面皮部分泌物呈黑棕色,木部紅棕色,木薄壁組織色較深,波狀排列成層,導管孔洞狀,不規則排列,髓細小,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細胞外壁較厚,木化,內充滿深棕色物質。皮層窄,10數列細胞,棕色;石細胞群眾多,幾連成環帶,中柱鞘為連續的石細胞環帶,其中夾雜少數纖維束;環帶兩側有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壁增厚木化。韌皮射線明顯,寬1-4列細胞,向外漸擴大;石細胞群眾多,散在於外側,周圍細胞腔中有時含草酸鈣方晶,含晶細胞壁增厚木化;分泌細胞l-12個相聚切向排列,纖維束眾多,散在。形成層成環。木射線明顯,寬l-5列細胞,大型導管多單個或2個並列,小導管則1至多數相聚,木纖維成束,為晶纖維,層狀排列。髓小,居中,環髓可見草酸鈣方晶和少數分泌細胞。
粉末特徵:粉末棕色。①石細胞成群或散在,呈長方形、長橢圓形、類方形、類三角形及不規則形,直徑16-86μm,稀至116μm,壁厚4-15μm,有的壁極厚而胞腔不顯,層紋明顯,孔構可見,有的分支,胞腔內多含紅棕色物。②纖維及晶纖維成束或散在,無色或淡棕色,纖維直徑5-26μm;多斷裂,末端較平截,初生壁易分離,表面有裂隙,有的縱向開裂,孔溝和胞腔不明顯;有的纖維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③草酸鈣方晶散在,多呈類雙錐形,直徑8-29μm。④分泌細胞細胞界限可見,分泌物多為紅棕色。⑤導管多已破碎,無色或淡棕色,具緣紋孔導管,具緣紋孔排列較緊密,有時局部缺如,紋孔口裂縫狀或長橢圓形,少數導管腔內充滿棕色物。③木栓細胞成群,少散在,呈棕色,表面觀多角形,直徑16-40μm,垂周壁平直、稍厚,表面有細條狀紋理。⑦木射線細胞與木薄壁細胞、木纖維及導管垂直排列,長方形或近方形,直徑14-36μm,長22-90μm,紋孔、孔溝明顯,腔內多含棕色物。
【性味】味甘;性溫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補血;活血。主貧血;閉經;有經不調;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莖藤用作雞血藤的代用品。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