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玩具原料潛規則 “毒玩具”只傷害中國兒童

文章導讀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日前就專門針對童鞋、童車和兒童玩具進行了一次國家監督抽查,部分產品被發現含有重金屬鉛和鉻。

繼而牽出一個兒童玩具行業的潛規則,出口國外的標準很高,都使用無毒無害的漆和原料,而國內使用的是有很多隱憂的低成本染料和原料,看來還真是利益驅使玩具生產內外有別,真驗證了那句話:“毒玩具”只傷害中國兒童。

一個產品,兩套標準,出口玩具使用無毒原料,國內產品為了降低成本則使用涉毒材料,這樣的消息讀起來讓人五味雜陳。生產企業的道德水準令人遺憾,而面對“依據產品標準進行生產”的生產企業的振振有詞,我們更是無言以對……

批評

商家不能看人下菜碟

拋開客觀原因,從生產廠家的心理分析而言,我認為與“欺軟怕硬”有關。歐盟或美國玩具進口檢測標準相當高,這些國家經濟實力比我們強,科技比我們先 進,某種意義上我們的企業需要“仰人鼻息”。我們生產工藝相對落後,經濟實力相對薄弱,出口到人家國家時就存在一個心理上“不敢給次品”的慣性思維。再用 一句俗話說就是:“看人下菜碟”。譬如招待客人,客人越尊貴上的菜品和檔次越高,也是這個道理。

這不是筆者的猜測,中國的商家極“聰明”,甚至聰明到了“投機”的地步。對於發達國家“高看一眼”,將一流的銷售給人家,卻將二流產品銷售到國內, 不僅兒童玩具如此,其他一些領域也是如此。部分企業有“媚外”和“欺窮”的心理存在,因為國內相對不發達,尤其是不發達的“窮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還非常 多,這些無良商家骨子裡就可能認為“高檔的物品”就不應該讓國內的人群享有。結果就是事實上欺負了弱勢者的“孩子”們。

商家“看人下菜碟”,背棄商業倫理和德操,最終丟掉的是自己的信譽和市場,這個教訓早在多少年前就“買到了”。除了部分商家欺負國內的“窮人”,他們還把品質更次的產品銷售到更不發達的地區……

“黑心”商家的心黑就在於此,他們時時處處鑽的是利益的空子,只要有可能就會想方設法去牟利,“看人下菜碟”只不過也是看重的利益。至於劣質產品傷 害誰、結果如何已不在這些無良者的考慮範圍。就此,筆者以為政府方面應深刻和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問題,除了從商業道德方面予以教育和引導之外,更應從制度和 法紀上堵住商家們“內外有別”坑害國內消費者的巨大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