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釣樟根皮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名醫別錄》。

1.陶弘景:(釣樟)出桂陽、邵陵諸處,亦呼作烏樟。刮根皮屑以療金瘡,斷血易合。

2.《唐本草》:釣樟,生彬州山谷。樹高丈余,葉似楠葉而尖長,背有赤毛若枇杷葉。八月、九月采根皮,日干。

3.《本草綱目》:樟有大、小二種,紫、淡二色,此(釣樟)即樟之小者。按鄭樵《通志》雲,釣樟亦樟之類,即《爾雅》所謂LUN、無疵是也。又相如賦雲,便楠豫章。顏師古注雲,豫即枕木,章

【拼音名】Diào Zhānɡ Gēn Pí

【英文名】Root-bark of Pungent Litse

【別名】光狗棍根皮、土官桂、綠葉甘薑、光腳棍、山竹子、幹橿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紅果釣樟的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l[L.umbellata B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曬乾。

【原形態】大葉釣樟,落葉灌木,高1-2m。樹皮平滑,有黑斑;小枝無毛。葉互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5-12cm,寬2.5-4cm,基部闊楔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被毛,葉脈上被褐色毛,羽狀脈,側脈每邊5-8;葉柄長1-2cm,被褐色毛或近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有花9朵排成腋生傘形花序,花梗被黃褐色毛;花黃色,花被6深裂,裂片橢圓形,無毛;雄花有雄蕊9,花藥2室,瓣裂,全內向。核果球形,黑色,柄長12-17m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土坡、山谷、溪邊、林下等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化學成份】根含無根藤次堿(launobine),木薑子堿(laurolitsine),波爾定堿(boldine),六駁堿(launobine),N-甲基六駁堿(N-methyllaurotetanine),還含北美喬松黃烷酮(pinostrobin),紅果山胡椒查耳酮(kanakugiol),紅果山胡椒黃烷酮(kanakugin),烏藥環戊烯二酮甲醚(methyllinderone),5,6-去氫卡瓦胡椒素(5,6-dehydrokawain).

【性味】辛;溫

【歸經】心;小腸;大腸經

【功能主治】暖胃溫中;行氣止痛;祛風除濕。主胃寒吐瀉;腹痛腹脹;水腫腳氣;風濕痹痛;疥癬濕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洗浴。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主金瘡,止血。

2.《四聲本草》:磨服治霍亂。

3.《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腳氣,水腫,煎服;皮煎湯洗瘡痍,風瘙,疥癬。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