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上班時長90分鐘要休息警惕焦慮症

去年碩士畢業的李媛(化名)在上海的一家國企上班,她發現直線經理每天都會提前十分鐘到辦公室。為了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她想早點進入辦公室,以充沛的精力表現出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可在早高峰地鐵公交的換乘中“搏擊”一個多小時的她,往往到了辦公室已經筋疲力盡。

這種經歷是很多大城市職場人共同的狀況。智聯招聘和北京大學社會調查中心最新發佈的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職場人平均上下班往返需0.96小時。其中北京上下班耗時全國最長,平均1.32小時;上海1.17小時,天津1.15小時緊隨其後;杭州與深圳分別為0.86小時和0.87小時。

上班路途遠消耗的不僅是時間和體力,蓋洛普調查就稱上班路超90分鐘會焦慮,其中1/3會有心理問題。壓力和焦慮不僅體現在工作上,瑞典Umea大學研究,夫妻一方如上班路超45分鐘,離婚率增40%,結婚頭5年尤明顯。

無奈的李媛只好拿微博上的“勵志名句”調侃自己:“每天早上起床看看富豪榜,如果上面沒有我的名字,就去上班。”

尋找壓力源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心理疾病的風險正在世界各地上升,其中最常見的焦慮、抑鬱正困擾著全球約1.2億人。在中國,有調查顯示,我國職業人群中,超過50%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焦慮症狀。

上班路途耗時長給職場人帶來焦慮屬於工作環境帶來焦慮的一部分,中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諮詢專家胡彭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微博)》,這會使心理壓力增大,睡眠變差,社交活動減少。

不僅如此,心理服務機構心融集團首席運營官張浩音還表示,其實職場焦慮來自多個方面。首先是來自工作本身,特別是在大城市、大企業工作的人群,同行、同事之間有競爭,而每個企業每個部門也有自己的業績指標,但是由於市場飽和或者是決策本身的原因等,員工覺得再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會覺得“壓力山大”。

來自職場人際壓力和不調和的價值觀是職場人的另一種壓力。從員工自身的人格特性而言,有些人個性可能就是比較悲觀的,遇到批評就會非常不舒服。胡彭令還發現有些“80後”、“90後”實習生和應屆生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而眼高手低,又缺乏合理的職業目標,也會非常茫然。

特別要引起企業注意的是,張浩音說,那些看上去性格外向,喜歡壓力大、競爭性強、快節奏工作的員工看上去是承受壓力比較強的人,其實這種人往往自尊心也更強,一旦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可能會更激烈爆發。企業高管往往也是焦慮的高壓人群,他們通常有較強的責任心,也更加在意別人的看法。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焦慮和壓力源是家庭和生活,如果工作狂類型的員工因為工作忽略了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而產生矛盾,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工作效率。

管理和紓解壓力

更糟糕的是,個人的不良情緒會像流感一樣在辦公室蔓延。對企業來說,無疑會成為員工“不在狀態”的最終受害者。

實際上,在壓力與績效、健康之間,存在一個倒U形的曲線,臨界值前適當壓力能增加績效,臨界值後績效和健康遞減。

那麼企業該如何管理、紓解員工的焦慮呢?

易普斯心理諮詢師趙鵬表示,首先企業的HR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瞭解到員工的壓力源主要來自於哪些方面,能更好地舒緩員工的壓力。

其次,要給員工做一些職業生涯規劃、培訓,以及提供合理的薪酬體制,並且制定合理的KPI指標。否則,員工可能會變成職場“跳蚤”那樣,2~3年便換一份工作,不僅員工會焦慮,老闆也會焦慮。

同時,企業要建立公平、合作、接納的企業文化。張浩音認為,很多公司不能建立起良性競爭的環境、公平的機制,唯業績至上,對過程不聞不問;或是對員工的適度犯錯零容忍,讓員工不敢大膽創新,這種不人性化的公司文化會直接造成員工的焦慮情緒。

在自己工作中,張浩音遇到的典型案例是女員工對懷孕問題的焦慮。在她看來,其實如果老闆很好的疏導女員工的相關情緒,不把勞資關係放在對立面,實際上,懷孕女員工並不會帶來績效的降低,反而會更加認同企業的文化,對企業也更忠誠,而且企業對該員工人性化的處理方式也會影響到其他員工。

對於30到40多歲上有老下有小,有較大生活壓力的員工,胡彭令認為,企業應該鼓勵員工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員工有幸福感才會有創造力,而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工作的安排。企業在安排公司旅遊的時候,可以安排帶上家屬,或者安排員工家庭日活動等。

由於壞的情緒可能會像多米諾骨牌那樣被傳染的,國外大部分企業給員工提供EAP方面的福利,用於管理和解決員工個人問題,從而提高員工與企業績效。有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世界500強公司100%的都為員工提供這方面福利,而在400人以上的企業有95%的提供EAP福利,100人以上企業,這個資料是90%。而目前在中國,除了外企,只有少數大型國企提供了相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