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花岩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拼音名】Hónɡ Huā Yán Huánɡ Qí

【英文名】root of Multijugate Sweetvetch.

【別名】紅黃芪、黃芪。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紅花岩黃芪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

採收和儲藏:秋末挖取根,除去根頭部及支根,曬乾打把。

【原形態】紅花岩黃芪 半灌木,高可達1m。幼枝密被短柔毛。葉柄甚短,密被短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長2-4mm,下部連合,外面有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21-41;葉片卵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2mm,寬3-6mm,先端鈍或微凹,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密佈小斑點,下面密被平伏短柔毛。總狀花序膠生,連花梗長10-35cm;花9-25朵,疏生;苞片早落;花梗長2-3mm,有毛;花萼鐘狀,長5-6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齒5,三角狀,短于萼簡;蝶形花冠紫紅色,有黃色斑點,旗瓣和龍骨瓣近等長,翼瓣短。雄蕊10,二體,花柱絲狀,彎曲。莢果扁平,2-3節,節莢斜圓形,表面有橫肋紋和柔毛,中部常有l-3個極小針刺或邊緣有刺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荒漠區河岸或砂礫質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性味】甘;溫

【歸經】心;肺;脾;腎經

【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斂瘡。主治氣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盜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體虛浮腫;慢性腎炎;癰疽難潰;或潰久不斂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大劑量要用至30g。補虛宜炙用;止汗、利尿、托瘡生肌宜生用。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味甘、性微溫。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的功能。用於氣短心悸,乏力、虛脫、自汗盜汗,體虛浮腫、慢性腎炎、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癰疽難潰、瘡口不癒合。補氣宜炙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膿、生肌宜生用。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