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煲湯誤區:喝骨頭湯能補鈣

文章導讀

轉眼間冬季已經過了三分之一,相信很多朋友都找到了抗寒的小訣竅。喝熱湯無疑是很多人的首選。中醫大師認為,冬季喝些熱湯的確可以抗旱防凍,但是煲湯方法有講究,稍不留意就落入煲湯誤區。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喝骨頭湯不一定能補鈣。

誤區1:煲湯越久,營養越好

廣東人有煲“老火湯”的習慣,認為湯煲得越久越夠火候,營養也越好。所以,“老火湯”往往一煲就幾個小時。其實,經過長時間的煲煮,許多營養素還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維生素被破壞得越多。老火湯僅含有極少量的蛋白質溶出物、糖分和礦物質,只能說比白開水多一點點營養。因此,煲老火湯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兩小時以內為宜。

誤區2:喝骨頭湯能補鈣

“吃什麼補什麼,喝骨頭湯補鈣”,但事實並非如此。骨頭中的鈣能溶解在湯裡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豬骨湯中的鈣量還不足150毫克。曾經有人檢測過,一碗骨頭湯大約含有2-3毫克鈣。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鈣計算,估計需要300-400碗骨頭湯才可以滿足人體鈣的需要。

誤區3:吃肉不如喝湯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了肉的鮮味,人們由此而誤認為肉的精華都跑到肉湯裡去了,湯的營養比肉好。其實,老火湯的鮮味,是因為經水煮後肉類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湯內,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仍呈凝固狀態留在肉裡,而非溶于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