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活血調經中藥——益母草

文章導讀

【植物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的新鮮或乾燥地上部分。鮮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採割;幹品夏季莖葉茂盛、花未開或初開時採割,曬乾,或切段曬乾。

【藥性】 辛、苦,微寒。歸心、肝、膀胱經。

【功效】 活血調經,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應用】

1. 活血調經 用於婦女胎前產後諸疾。本品入心肝血分,辛行苦泄,活血調經,祛瘀止痛,為婦科經產要藥,故有益母之稱。多用治血瘀經閉、痛經、經行不暢、產後惡露不下,產後腹痛等。

2.本品有利尿消腫之功,又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對水瘀互阻的水腫尤為適宜。氣、血、水三者往往相因為病而為水腫,活血可利於行水,故本品可用治水腫,小便不利,尤其是與血分有關的水腫。其意與王不留行、牛膝、澤蘭相類。現代用治急、慢性腎炎水腫,單用或配二苓、澤瀉、車前子、白茅根之類。

3.跌打損傷,瘡癰腫痛,皮膚癮疹 本品既能活血散瘀以止痛,又能清熱解毒以消腫。用於跌打損傷瘀痛,可與川芎、當歸同用;治瘡癰腫痛,皮膚癮疹,可單用外洗或外敷,亦可配黃柏、蒲公英、苦參等煎湯內服。

【用法用量】10~30g,煎服;鮮品12~40g。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外敷

【使用注意】 孕婦禁用。無瘀滯及陰虛血少者忌用。

【其他】 可以祛瘀生新。為婦科經產良藥,“經產力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