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
文章導讀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自古以來,月餅作為闔家團圓歡聚的象徵,是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那麼,中秋節為何要吃月餅呢?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習俗最早形成時期,史籍中沒有十分確切的記錄。其實,月餅成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
最初,月餅是用來祭供月神的祭品。到了漢代,已有蒸餅、胡餅、湯餅等點心,但那時並不是節日食品。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都要用精製的糕餅來祭供月神。祭供完畢之後,全家人再將糕餅分吃,表示闔家團圓。
專家指出,“月餅”作為一個專用名稱,最早見於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那時,它也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現在,月餅已成為我國的傳統糕點。由於我國製作月餅歷史悠久,各地又採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藝,也就形成了具有獨特地方風味的月餅,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式、廣式、蘇式、滇式幾種。
月餅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始於明代。在明代的各類書籍中,開始出現了大量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描述。
專家表示,中秋節民間家家吃月餅的習俗,與歷朝歷代越來越盛行的賞月活動,也是密不可分的。從最早只是一種普通的餅狀食品,到後來成為人們寄託自己美好情思的應節食品。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