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推薦五款養生茶幫助端午助消化

文章導讀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容易煩躁憂鬱。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

中醫認為,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清熱利濕、和胃寧神。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但粽子食用過量也會引起各種腸胃疾病,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如何健康吃粽子,開心迎接端午節。

粽子食用宜忌

粽子味美,但不宜多食,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糯米性溫,可以暖胃,因此趁熱吃可滋養脾胃,特別有益於脾胃虛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涼後再吃,或者涼後再熱了吃,就難消化以致傷脾胃了。

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紅豆粽和甜粽子不適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大米粽或五穀粽;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議不要吃肉粽、蛋黃 粽等過於油膩以及脂肪、蛋白過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脹氣。另外,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兒童也不宜多食,吃時要細嚼慢嚥,便於消化。

搭配養生茶助消化

養生茶藥方:陳皮(二錢)、佛手柑(三錢)、甘草(一錢半)、麥芽(二錢)、山楂(三錢)、烏梅(一錢)

養生茶藥理:

陳皮(橘子皮)有促食欲之功效,對中焦氣滯、食欲不振等症有很好功效。另外,陳皮還可免除吃過多粽子所產生的胸悶、中滿、食欲不振等副作用。

佛手柑(佛手)味辛苦酸,性溫,有理氣和中、舒肝解鬱之功效。適用於因飽食粽子引起的肝胃不和、氣滯胃痛、胸悶肋脹、嘔吐等症狀。

麥芽味甘,性微溫,有消食開胃之功效,且能化一切米麵果實積滯,能助胃氣上行而滋脾健運,使濁氣下降而除脹寬腸。

山楂酸而破泄,消積散瘀,善於消肉積、症塊,並能行氣活血。

烏梅酸而收澀,斂肺澀腸,自身酸味更可促進津液產生,減少腹脹飽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