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夏季養生飲食經

夏季是心氣主令之時

在人體五臟中,與夏季相通應的是心,這種通應性表現為:一方面,夏季人體心氣最易於受傷,即炎熱的暑邪最易傷心。臨床上,如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臟 病患者,在高溫的天氣下病情往往會加重甚至出現死亡;另一方面,人體亦處於心氣功能的影響之下,心的功能在夏季表現最充分。

心是人 體精神活動的主宰,《黃帝內經》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之說,又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因此, 《黃帝內經》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是由心在主持著。這種觀點,不限於中醫學理論,中國傳統文化均習慣於用“心”來表達與思想、情感等相關的精神活動,諸如 “心想事成”“心情”“心思”等,“心”是精神活動的代稱。因此,到了心主令的夏季,人的精神自然變得非常飽滿,思維活躍、情感豐富。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大部分夏季出生的人,都是外向的性格,比較活潑愛動,思維敏捷,情感外露;相反,冬季出生的人,則多偏於性格內向,思維縝密,做事不 動聲色,因為冬是主于閉藏的季節。心主血脈的運行,心氣虛,則氣血運行遲緩,甚至阻滯不通;與七竅的關係是開竅於舌。在五色中,赤色是歸心的;在五味中, 歸入於心的是苦味。

夏季飲食,減苦增辛

對於夏季的飲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要“減苦增辛”,因為辛主發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於夏季陽氣的升發。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與夏季陽氣發散的狀態相吻合。有人主張夏季多食苦瓜,認為苦瓜有清解暑熱的作用,其實苦瓜只適合於長夏季節食用,因為長夏濕熱交蒸,濕熱困脾,導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苦瓜性寒可以清熱,苦可燥濕,可通暢脾胃氣機,增進食欲。但對於陽虛的患者,則不要將苦瓜列為夏季的主要蔬菜。

夏季飲食,清淡為主

《內經》在治療思想上有“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亦同法”之論。遠,即避開的意義,強調治療上不僅要注意用藥的寒熱之性,還要注意季節的氣候特徵,飲食 亦應如此。因此,夏季不應服太多溫熱性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辣椒、荔枝、桂圓等。否則,一方面極易導致陽熱過盛;另一方面,由於夏季陽氣偏于浮於表, 胃腸的陽氣並不足,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引起的腹部脹滿、腹瀉等病症。所以古人認為夏季是最難養生的季節,一則暑熱外蒸,一則腹內陰冷,飲食稍有不慎,極易 罹患腹瀉。

當然,《內經》雖然主張夏季的飲食不能過熱,同樣亦不可過多寒涼。因為夏季雖然體表陽熱之氣偏盛,但體內的陽氣並未亢 盛,大量食入冷飲、瓜果等同於毀損人體的陽氣,這就違背了“春夏養陽”的養生思想。因此,在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上,以蔬菜、穀類食物為主,可以多食用粥 類食物,避免過分的寒涼與溫熱。

夏季飲食,忌空腹飲茶、夜食生冷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飲茶消暑,但需要 注意的是,夏季人體的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 陽,使人易於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餐後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夜間尤其要注意不要食用生菜、瓜類等生冷食物,也不要吃太多肉或糯米等黏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