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中藥療法 對抗返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在臨床上比較常見。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於從膽囊排入十二指腸的膽汁和其它腸液混合,通過幽門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從而產生的炎症性病變。

以下是一個患者常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減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藥方——

方藥:柴胡、白芍、枳實各10克,香附、郁金各15克,黃連2克,吳萸1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個月為一個療程,必要時可服2~3個療程。

功效:疏肝和胃,泄熱開鬱。

主治:膽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胃炎,特徵為膽汁反流,反流物易對胃粘膜造成損害,主要臨床症狀為持續燒灼性中上腹疼痛、噁心,嚴重者可有膽汁性嘔吐。疼痛不能被抗酸劑所緩解,常於餐後或平臥位時(如夜間)加重。

注釋:方中柴胡疏解鬱結,治心腹腸胃中結氣,為主藥。枳實配柴胡以升清降濁,白芍益陰和裡,與枳實同用,能疏暢氣滯。甘草和中,與芍藥同用能柔肝理脾,緩急止痛。香附、郁金行氣解郁,合左金丸黃連、吳萸更能下氣降逆,泄熱開鬱。全方功能導膽熱以下行,胃得和降,諸症可愈。

溫馨貼士:膽汁為什麼會發生反流呢?

正常情況下,幽門口是收縮關閉的,當胃內食物經胃蠕動排入十二指腸時,幽門口舒張開放,食物排空後,幽門口又收縮關閉,從而可防止膽汁反流入胃。但當出現下述情況時,諸如胃部分切除術後,施行過迷走神經切斷和幽門成形術、胃腸吻合術後,進行過膽囊摘除術,先天性幽門口關閉不全和中老年人臟器發生了生理性退行性改變等,可破壞幽門口的“把關”作用,於是就可發生膽汁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