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春暖花香 抑鬱躁狂處高發期

春季不要忽視這個心理疾病——抑鬱症

春季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鬱症和躁狂症的高發期。故民間素有“菜花黃,癡子忙”的說法。據調查:超過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發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復發率也比較高。

為什麼春天易患發精神疾病呢?鄭州市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制科科長閻秀芳介紹,因為春季氣候不穩定,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加上春季氣壓較低,人體為了適應這個氣候變化,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積極的進行調節,一般來說正常人都能適應這樣的氣候,但也容易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現象。由於精神疾病和一些神經遞質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關係,氣溫多變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產生情緒波動,誘發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等多種重性精神病。

如何預防春季抑鬱症的發生呢?

閻秀芳提醒廣大市民注意以下幾點:

如出現情緒低落或煩躁、焦慮時,要意識到這是人體季節性情緒波動,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注意合理作息,適當減少工作量,多休息。

多出去走走,多親近大自然。除了休息日約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之外,在室內、辦公桌上養一些綠色植物,每天精心澆灌,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

監督精神病人嚴格遵守醫囑,堅持服藥,切不可擅自停藥。對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專人看管、照顧,嚴防發生意外。

如果上述症狀持續加重甚至出現自殺、攻擊行為,應及時到精神病專科醫院進一步檢查,尋求精神科心理醫生的幫助。

新聞連結

抑鬱症被心理學家稱為人類的“精神感冒”,足見其發病的輕易性和普遍性。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透露,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2600萬,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現抑鬱症狀後從未就醫。抑鬱症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目前在我國的發病率已高達3%-5%,嚴重者可出現自殺的念頭和行為。在我國的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抑鬱症患者占了50%-70%。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表明,抑鬱症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