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蒲公英:清熱解毒 藥用不凡

蒲公英:清熱解毒,藥用不凡

春天一到,田間地頭就可以見到蒲公英翠綠的身姿。不過,蒲公英可不同於一般的野花野草,自古以來,它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草藥。

蒲公英可不同於一般的野花野草,自古以來,它就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草藥

從前,有一戶人家的小姐忽然得了奶瘡(乳癰),又紅又腫,痛得坐立不安。在封建禮教下又羞於開口,一直強忍著。後來病情嚴重了,終於被其母發現,以為她有越軌之事,罵道:“不要臉的東西才害這種見不得人的病,給爹媽丟人啊!”小姐聽出母親話中有話,又羞又氣,可又無法說清,於是心一橫,趁夜深人靜,投江自盡。

從山上挖回一種有鋸齒長葉、長著白絨球似的野草,熬成藥湯

正巧,江邊有一條漁船,船上有個姓蒲的老漁夫和他的女兒趁著月光撒網捕魚。見有人投江,兩人忙跳入江中把小姐救起。得知原由後,老漁翁想了想,吩咐女兒說:“明天你給她挖點藥去。”第二天,漁家姑娘按父親的指點,從山上挖回一種有鋸齒長葉、長著白絨球似的野草,熬成藥湯,給小姐喝了。過了些日子,小姐的病就好了。

後來,小姐被家人找回,便叫人把藥草栽到花園,以此紀念漁家父女。由於老漁夫姓蒲,尊稱“蒲公”,姑娘叫英子,她給這種藥取名叫“蒲公英”。從此,蒲公英治奶瘡就傳開了。

中藥裡的“抗生素”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編者注:菊科植物亞洲地丁也叫蒲公英,性味功效與黃花地丁同)。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具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在中草藥裡屬清熱解毒類藥物。《本草正義》說:“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毒諸證,可服可敷,頗有應驗,而治乳癰乳癤,紅腫堅塊,尤為效捷。

蒲公英多用於治療瘡疔、乳癰等症

鮮者搗汁溫服,幹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藥方中必不可缺此。”傳統上蒲公英多用於治療瘡疔、乳癰等症。凡治瘡毒、疔毒,以新鮮的蒲公英搗爛,外敷患處,或單獨煎水內服,皆有良效。

蒲公英的根部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蒲公英的根部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苦素及咖啡酸,全草含肌醇、天冬醯胺、苦味質、皂甙、樹脂、菊糖、果膠、膽鹼等化學成分。蒲公英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別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皮膚真菌,並有輕瀉和健胃的功效;而蒲公英浸劑則有利膽作用。


用於療瘡腫、化乳癰的蒲公英,近年來以其在消炎止痛方面的特效而得到廣泛應用

過去僅用於療瘡腫、化乳癰的蒲公英,近年來以其在消炎止痛方面的特效而得到廣泛應用,堪稱中草藥中的“廣譜抗菌素”。

蒲公英實用方

治療痰熱鬱肺:蒲公英15克,金銀花、魚腥草、黃芩、桑白皮各12克,生梔子、知母、浙貝、北杏

仁、瓜萎仁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療咽喉腫痛:蒲公英、板藍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

治療咽喉腫痛:蒲公英、板藍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枳實、梔子、瓜萎皮各12克,浙貝、北杏

仁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

治療小便熱淋:蒲公英、忍冬藤、車前草各18克,金錢草、白茅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土茯苓、萹蓄、滑石各12克,木通、甘草各6克,水煎

食用方法

⑴醃泡的蒲公英花蕾,經常吃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

⑵蒲公英的根可以吃,也可以用來替代咖啡。

⑶蒲公英的花可以做酒。

蒲公英不僅可以生吃,也可烹食。蒲公英炒肉絲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的功效。

⑷蒲公英的葉子可生吃,其苦味與味道強烈的油和醋相混合時會產生一種不錯的味道。

⑸蒲公英不僅可以生吃,也可烹食。蒲公英炒肉絲具有補中益氣解毒的功效。

⑹用沸水焯蒲公英1~2分鐘,然後再烹飪可減少一些苦味。

食療食譜

① 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② 蒲公英茵陳紅棗湯:蒲公英50克,茵陳50克,大棗10枚,白糖50克,製成湯,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上等輔療藥物;

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熱解毒

③ 蒲公英桔梗湯: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許,一起煎成湯,對癰有一定療效;

④ 蒲公英玉米湯: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濃縮煎服或代茶飲,用於治療熱淋,小便短赤。

美容

材料:蒲公英100克,綠豆50克,蜂蜜10克。

做法:將蒲公英放入鍋裡煎水,取淨汁500毫升;再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綠豆,煮至綠豆開花,調入蜂蜜即成。

蒲公英放入鍋裡煎水,取淨汁500毫升;往蒲公英汁液中加入綠豆,煮至綠豆開花,調入蜂蜜

吃綠豆喝湯,同時將余湯塗臉,30分鐘後洗去。連續內吃外用1周以上就會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