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豉薑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拼音名】Dòu Chǐ Jiānɡ
【英文名】Root of Mountain Spicy Tree,Mountain Spicy Tree, Fragant Litse, Aromatic Litsea
【別名】木漿子根、澄茄根、木薑子根、過山香、滿山香、山蒼子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山雞椒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sea cubeba (Lour.) Pers.[Laurus cubeba Lour.]
採收和儲藏:栽培3-5年,9-10月採挖,抖淨泥土,曬乾。
【原形態】山雞椒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葉和果實有芳香氣。根圓錐形,灰白色;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葉芽無鱗片;幼枝細長,被絹毛。葉膜質,互生;葉柄細弱,長1-2cm;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4-11cm,寬1.2-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綠色,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脈每邊6-10條,纖細,中脈、側脈在兩面均突起。花先葉開放,雌雄異株;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總花梗纖細,長5-10mm,總苞片4,上有4-6朵小花,淡黃色;花被裂片6,倒卵圓形;能育雄蕊9,排成3輪,第3輪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雌花中退化雄蕊多數,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漿果狀核果近球形,直徑4-5mm,無毛,幼時綠色,成熟時黑色;果梗長2-4mm。花期2-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向陽山坡、丘陵、林緣灌叢或疏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華南及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表面棕色,有皺紋及顆粒狀突起。質輕泡,易折斷,斷面灰褐色,橫切面有小孔(導管)。氣香,味辛辣。
【化學成份】根皮含揮發油0.2%,內含檸檬醛(citral)約10%,香茅醛(citronellal)約8%-12%,以及芳樟醇(linalool)及其酯類等。近又從根中揮發性部分分得異胡薄荷醇(isopulegol)。根還含胡蘿蔔甙(daucosterol),山雞椒醇(cubebaol)。樹皮含生物鹼,已分離得到右旋六駁堿(laurotetanine),N-甲基六駁堿(N-methyl laurotetanine),異紫堇定堿(isocorydine),木蘭箭毒堿(magnocurarine)。近又從木部分得山雞椒杷明堿(litebamine).
【藥理作用】抗血栓及對微循環的影響 給兔靜注山雞椒根(豆豉薑)注射液2g/kg,能顯著抑制血栓形成,抑制率為57.56%。臨床治療腦血栓患者,可使腦電阻圖出現波幅增高,上升時間縮短,上升角度增大,血管阻力指數下降。電鏡觀察,患者甲皺微循環管襻數目增多,微血管擴張,血流流態改善,管袢血流速度變為均勻,靜脈血中圓型和樹型血小板百分率增加,而擴大型和聚集型明顯減少,表明該藥能擴張血管,增加腦血流量(18%-80%),改善微循環,並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對高聚集性血小板有解聚作用。
【性味】辛;溫;苦
【歸經】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理氣止痛。主感冒;心胃冷痛;腹痛吐瀉;腳氣;孕婦水腫;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腦血栓形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15-60g;或燉服;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周身筋骨疼痛,發表,散風寒疹子,去膨脹,理氣。
2.《南寧市藥物志》:行氣止痛,祛風濕,理筋骨。治胃冷痛,孕婦水腫,跌打寬筋。
3.《廣西中藥志》:治感冒。
4.《廣東中藥》:祛風散寒,息肝風,消腫。治風濕痹痛,筋骨無力,產後腳軟,痰濕腳氣。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