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想要養生必須卸下心靈的包袱

文章導讀


從現代的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一種心理狀態都反映一種身體的狀態,有些人心理上的問題就會直接反應到身體上,則相反的身體上的就會反應到心理上的,道家人說過,想要調整好養生的心態就要卸下心靈的包袱。


在道教養生裡面,人們要保持“悔過遷善”的修行養生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自身的壓力釋放出來,還可以淨化心靈,最終有利身心健康的發展。一起來看文章介紹吧。


在道教養生看來,這種心理學的方法類似於道教“悔過遷善”的修行養生方法。道教把這些心靈包袱都稱之為“陰魔”,他們是修道的障礙,所以修道者都必須修心煉己,淨化心靈,才能煉化“陰魔”,得成“純陽”之體而長生成仙。


要想煉化這些心理的“陰魔”,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悔過。一個人在過往的經歷中,總會經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總有一些內心陰暗的時候,同時也會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做一些不光彩不道德甚至是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時候,如果要想內心清靜,放下心靈的包袱,就要對這些過往的事情進行梳理,進行“悔過”。


“悔過”需要對過往做錯的事誠心的懺悔,並做到今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對於一些曾經的陰暗心理或者消極悲觀思想也要能夠看清楚想清楚,並放下來,最終的目的是讓這些負面的心理因素不再干擾內心的清靜祥和。


只要真誠的懺悔才能真正卸下內心的負擔,“悔過”是內心真正的功夫,不是做給別人看的,如果僅僅是敷衍了事的形式,內心沒有真正的感受,不僅不能放下負擔,還會背上新的內心負擔。


經常不斷的做悔過的功夫,逐漸的內心會變得清靜乾淨起來,記憶力也會逐漸變好,會回憶起過去一些細小的事情,身心會覺得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松透感,悔過也會越做越深入,不僅想起很多過去應當懺悔的事情,而且悔過的力度也會越來越深,能夠比較深刻的體驗到當時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心理狀態,特別是自己的一些細微心理。


溫馨提示:所以說,很對選擇修道的人,首選做到的就是心無雜念,有一個中肯懺悔的心態,不要有一絲的隱瞞,做到從心底放下內心的一些複雜的念頭,隨著內心靜靜的懺悔,如果長期這樣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很快讓自己的一些疾病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