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為什麼說平和是佛教養生的起點

文章導讀


說起和字大家都很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能用到的一個字,古代的解釋就是民以食為天,禾字旁帶一個口子,如果農家收成好了,口中自有糧食吃了,人們的生活也就有了保障了,這說明中國漢字的偉大性所在,那麼,平和在佛教養生裡邊是怎麼認為的呢,它有著什麼意義呢?


佛教一直崇尚的是與世無爭,善待每一個人,這也是佛教一直在不斷發展的一大重要原因。在佛教養生裡面,其起點也是以和平為起點的。下面,我們來看文章介紹吧。


天地下和,無焦無慮,無憂無愁,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而能長久。一切成敗毀譽都不影響平和寧靜,這就是佛家所講的“八風吹不動”。


六祖慧能大師說:“如來,如來,本來如是”。鐵礦能煉出鐵因為它本質是鐵,金礦煉出金,是因為它本質是金,我們硬要從鐵礦煉出成金,豈非妄想?這與鵝卵石中孵不出小雞的道理是相同。所以,對子女生養以後,提供正常的長身體和學習條件以外,讓他們懂得人生大道就是矣,不必過多操心。


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靜之道。人只有心靜,才能去燥,沉穩才能避開輕浮之舉。水面靜,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靜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資訊和能量。煩惱生於不悟。佛教中有風動幡動之爭的故事:西元676年正月初八,廣州法性寺印宗法師講經,有幡被吹動,兩個聽經的法師一個講是風在動,另一個講是幡在動,而慧能說:“風未動,幡也未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慧能從觀察事物的另一個角度來闡明一個道理,心靜而專注聽經,不應感覺到風幡在動,心猿意馬精力沒有放在聽經上,才會看到風幡動。


靜守心房,順乎自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場”,場靜,周圍亂也變靜:場亂,周圍靜也亂。所以佛家講“境隨心轉”,“心淨則一切淨。”這裡我介紹一件真實的事:一位出身在富農家庭的中學老師,在“階級鬥爭”的年代,這“階級烙印”使他苦惱萬分,他拼命地工作,對領導唯命是從,工作出色,學生尊敬,家長叫好,就是評先進,獎福利等方面永遠輪不上,內心不平,又不能流露於外,結果疾病纏身,整個消化系統全出了毛病,牙齦腫脹,口腔潰瘍,胃竇炎,結腸炎,用了中藥西藥,口服腸灌就是不見好轉。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平和的佛教養生起點,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對佛教的一些知識不是那麼的瞭解,但是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應該瞭解了平和是佛教養生的起點了吧,如果想要多瞭解一些關於佛教養生的知識,可以自己多看一些相關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