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那些年 糜爛性胃炎二三事

誘發糜爛性胃炎疾病的主要病因有:

(一)外源性因素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損傷胃的粘膜屏障,導致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氫離子回滲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爛、出血。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可使鹽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減少、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而導致本病。

(二)內源性因素包括嚴重感染、嚴重創傷、顱內高壓、嚴重灼傷、大手術、休克、過度緊張勞累等。在應激狀態下,可興奮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前者使胃粘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後者則使粘膜下動靜脈短路開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導致胃粘膜上皮損害,發生糜爛和出血。嚴重休克可致5-羥色胺及組胺等釋放,前者刺激胃壁細胞釋放溶酶體,直接損害胃粘膜,後者則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損害胃粘膜屏障。

糜爛性胃炎疾病常見的症狀表現有:

1、急性發作多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症狀多為上腹部的隱痛或劇痛,伴有噁心、嘔吐和柏油樣便;出血量多的病人可出現失血性休克症狀。

2、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

3、診斷慢性糜爛性胃炎可從胃鏡中觀察到以下特徵。胃粘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粘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型及消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