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調理月經的中藥

文章導讀

月經是女性的第二大生理特性,一般女性來月經都是在13歲左右,而且月經並不是會伴隨著一生的,等到了50多歲,月經就會消失。月經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月出現一次,但是這一次會有三到七天的時間。可是有些人來了月經會有痛經的現象,而有些女性的月經是相當的紊亂的,對於這些情況我們就需要用來治療,可以尋找調理月經的中藥。

月經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就正常,有的人就不正常。而對於月經不正常的女性,就要進行調整,否則會影響到將來的生育的問題。以下是我們為大家介紹的調理月經的中藥。

1、月經前期中藥治療方法:

指月經每月提前6~7天以上來潮,甚至每月行經2次,又稱為“月經超前”。氣血虛弱者常見血量多而色淡紅、質清稀,精神疲倦,氣短心悸,小腹有空墜感,面色無華,舌質淡,脈弱無力。這種月經不調的調養宜在冬令雙補氣血,可于立冬後用烏骨雞1只,當歸、黃芪、茯苓若干,將雞洗淨,把藥放入雞腹內用線縫合,放砂鍋內煮爛熟、去藥渣。調味後食肉喝湯,分2次服完。月經前每天1劑,每個月經週期服3~5劑。

2、月經後期中藥治療方法:

指月經週期經常錯後6~7天以上來潮,甚至每隔40~50天行經1次,又稱為“月經錯後”。血虛者常見月經延後,量少色淡,小腹空痛,體弱乏力,面色蒼白,頭暈乏力,心悸少寐,筋骨酸痛,皮膚乾枯,舌淡苔少,脈細無力。這種月經失調的現象也宜在冬令補血調經,可用羊肉500g,黃芪、黨參、當歸各25g,生薑50g。將羊肉、生薑洗淨切塊,藥物用布包好,同放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煮2小時,去藥渣,調味服食。冬季每逢月經後,每天1次,連服3~5天。

對於月經的調理,可以運用西藥的方法,也可以運用中藥的方法。以上的方法就是我們為大家介紹的調理月經的中藥。對於月經的調理也不能急於求成,要慢慢的調理,才會起到作用。所以運用中藥來調理,是最佳的選擇,因為中藥的副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