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之五臟相生相剋
文章導讀
人有五臟,中醫在研究五臟的時候,通過使用傳統的中國五行學說,給五臟進行了定位,如果五行相生相剋一樣,五臟也是相生相剋的,對於將人體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宏觀系統化的治療是相當的重要的,也可以很好的進行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各種疾病的。
眾所周知,五行對應,相比五臟對於,在相生相剋之間,構成了人體的五臟迴圈,讓人們可以更加的有條理的實現對人體五臟的認識的,這些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有了講述,並且成為了傳統中醫的基礎所在的,備受人們關注。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陽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通俗地講,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像母親和孩子的關係,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視為心的母親,而心則可視為肝的孩子。同樣,木就是火的母親,火則是木的孩子,依次類推。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論來闡釋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在臨床治療中醫生就應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療相關疾病。
由於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醫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黃帝內經》中講克即為不勝之意,也就是說,水能勝火,火不勝水。由於克中有生、制則生化,所以稱它為主。
現在大家都講治未病,講究預防為主。中醫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要考慮整體,應用五臟之間的相克關係來治病。
五臟相生相剋,如同子母關係,可以很好的讓人們通過五行相生的遠離來實現對相關的疾病的治療的,當然啦,中醫講究,預防為主,整體統一的調節,以便對人體進行宏觀的治療的,這些都是中醫治療和保健的基礎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