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可治腹瀉麥粒腫

導語:秦皮是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乾燥枝皮或幹皮。性味苦,寒。清熱燥濕中藥。可以清熱燥濕、清肝明目、平喘止咳。用於治療熱毒瀉痢、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秦皮的功效與作用:

1、消炎、鎮痛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馬栗樹皮甙10mg/kg,對角義菜膠性、右旋糖酐性、5-羥色胺性及組織胺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抑制的強度分別為35,28,20,8%。也有報告,馬栗樹皮甙對甲醛性關節炎亦有抑制作用,但弱於對角義菜膠性者,而對右旋糖酐性關節炎的抑制不明顯。馬栗樹皮素在大劑量時對角義菜膠性關節炎亦有抑制作用。馬栗樹皮甙能抑制大鼠的肉芽腫形成(棉球法),對豚鼠紫外線照射背部引起的紅斑反應,也有抑制作用,馬栗樹皮素之作用較馬栗樹皮甙更顯著,兩者都有顯著抑制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對Bradykinin引起的,不起作用),馬栗樹皮甙還有微弱的鎮痛作用(小鼠熱板法),如以嗎啡皮下注射5mg/kg的效力作為100%,則馬栗樹皮甙口服10mg/kg之效價為l4.8%。

2、對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響早年報告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進家兔及風濕病患者尿酸的排泄。馬栗樹皮甙在大鼠及兔的試驗中,各種給藥途徑均可增進尿酸的排泄。在家兔靜脈注射馬栗樹皮甙後,最初半小時內尿量增加,此後血中尿酸濃度即見上升,半小時後尿量即逐漸減少,而尿中尿酸的排泄卻不斷增加。尿量之增加,僅指給藥後短期而言(可能系腎小管重吸收減少所致),給藥3-4小時後,尿量僅為給藥前的1/2。尿酸排泄增進之作用原理,據分析,系興奮了交感神經系統;而且馬栗樹皮甙對腎臟也有直接作用,即抑制了對尿酸的重吸收所致。血中尿酸濃度之增高為肝中尿酸生成增加的結果。也有報告,馬栗樹皮甙對正常大鼠並無利尿作用,而對小鼠卻有較顯著的利尿作用。

3、其他作用馬栗樹皮甙對其他器官的作用一般皆不顯著。對兔的血壓、呼吸、腸管皆無作用。對豚鼠離體小腸、子宮、膀胱、膽囊及離體蛙心以及對兔在位子宮、兔耳血管、蟾蜍下肢血管亦無作用;亦不影響兔頸動脈、股動脈的血流量。馬栗樹皮素對兔有輕度升壓作用,還能抑制離體蟾蜍心臟及離體兔腸,輕度收縮蟾蜍下肢血管,離體蟾蜍腓腸肌之興奮性亦略有降低。秦皮煎劑還有某些抗菌、治療慢性氣管炎的作用。馬栗樹皮甙的化學結構與雙香豆素相似,故有某些抗血凝作用,其4%溶液能吸收紫外線,故能保護皮膚,免受日光照射之損傷。

4、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腹腔注射秦皮乙素懸濁液和馬栗樹皮甙水溶液,對氨水噴霧引咳的小鼠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秦皮乙素和馬栗樹皮甙還有明顯的祛痰作用.實驗證明: 秦皮乙素對豚鼠有明顯的平喘作用;對豚鼠離體氣管有鬆弛氣管平滑肌及對抗組胺的作用。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秦皮乙素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而馬栗樹皮甙則使離體蟾蜍心臟略顯興奮.秦皮乙素和馬栗樹皮甙給麻醉貓和兔靜脈注射,能使之血壓輕微上升,升壓時對呼吸無明顯影響.秦皮乙素對離體兔耳灌流無明顯作用,但對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有血管收縮作用.有報導指出,秦皮乙素對過敏反應釋放白三烯(LTS)引起的血管收縮有保護作用。

6、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實驗表明: 秦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苦櫪白蠟樹皮的抑菌作用最強,抑菌力和黃連相近.馬栗樹皮甙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鏈球菌、奈瑟雙球菌有抑制作用.馬栗樹皮素對鏈球菌、奈瑟菌亦能抑制。

秦皮對病毒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抗流感病毒、皰疹病毒等。

7、對尿量和尿酸排泄的影響 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進兔及風濕病患者尿酸的排泄.大鼠、家兔酚紅排泄試驗表明: 馬栗樹皮甙和馬栗樹皮素均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該作用可能是興奮了交感神經系統以及對腎臟直接作用,即抑制了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所致。

8、其他作用 秦皮乙素對大鼠肝微粒體過氧化有抑制作用.秦皮乙素(1:2500)對兔離體腸肌和大鼠的離體子宮均有抑制作用,表現為收縮幅度減小,弛緩期延長,頻率減少.而七葉樹甙對平滑肌的作用不明顯。



秦皮治病配方:

1、治熱痢下重者:白頭翁100克,黃柏150克,黃連150克,秦皮150克。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開,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傷寒論》白頭翁湯)

2、治慢性細菌性痢疾:秦皮20克,生地榆、椿皮各15克。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3、治腹瀉:秦皮15克。水煎加糖,分服。(《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4、治赤眼及眼睛上瘡:秦皮50克。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頭纏綿、點下碧汁,仰臥點所患眼中,仍先從大眥中滿眼著,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飯間,即側臥瀝卻熱汁,每日十度以上著,不過兩日瘥。忌酢、蘿蔔。(《近效方》)

5、治麥粒腫,大便乾燥:秦皮15克,大黃10克。水煎服。孕婦忌服。(《河北中藥手冊》)

6、治婦人赤白帶下,及血崩不止:秦皮150克,丹皮100克,當歸身50克。俱酒洗,炒研為未,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五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7、治小兒驚癎發熱及變蒸發熱:秦皮、茯苓各5克,甘草2.5克,燈心廿根。水煎服。(《兒科撮要》)

8、治牛皮癬:苦榴皮50~100克。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處,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藥液溫熱後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洗至痊癒為止。(《全展選編·皮膚病》)

9、治急性肝炎:秦皮9克 茵陳、蒲公英各30克 黃柏9克 大黃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10、治傷寒病熱 毒氣入眼 生赤脈、赤膜、白膚、白翳者及赤痛不得見光 痛毒煩惱者:秦皮、升麻、黃連各50克.用水四升 煮取二升半 冷之 取湯以滴眼中 須臾複用 日五六遍乃佳.忌豬肉、冷水.(《外台》引張文仲秦皮湯)

11、治肝經風熱 目赤睛痛 隱澀難開 經久不瘥:秦皮(去粗皮)、黃柏(去粗皮)、黃連(去須)、甘草(生用)、五倍子各等分.口父咀 每用一大匙 水一中碗 入砂糖一彈子大 同煎至八分 綿濾令淨 乘熱洗至冷 覺口中苦為度 藥冷再暖 再次洗.(《楊氏家藏方》光明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