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板栗的功效與作用

文章導讀

板栗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栗子,而栗子可以用水熬成湯來喝,也可以煮成粥來吃,還可以炒著吃,可見其吃法有多種。據專家講,板栗可是渾身都是寶,說明板栗的功效與作用很大。板栗可以做成栗幹,糕點,罐頭等成品。


而且板栗的樹木可以做傢俱,做車船等,它的枝葉以及樹皮都可以做成膠,而且它的花還是很好的蜜源。所以說板栗用途非的廣。板栗還可以入藥,做成藥材具有著健脾益氣等作用。下面就具體的來講講板栗的功效與作用。

栗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功用。《本草綱目》 :“栗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唐代孫思邈說:“栗,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本草綱目》中指出:“栗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厚腸胃也。”“有人內寒,暴瀉如注,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蘇東坡的弟弟蘇子由曾寫詩稱頌栗子的食療功效,“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吃食板栗可以益氣血、養胃、補腎、健肝脾;生食還有治療腰腿酸疼、舒筋活絡的功效。栗子所含高澱粉質可提供高熱量,而鉀有助維持正常心跳規律,纖維素則能強化腸道,保持排泄系統正常運作。

中醫學認為,栗性甘溫,無毒,有健脾補肝,身壯骨的醫療作用。經常生食可治腰腿無力,果殼和樹皮有收斂作用;鮮葉外用可治皮膚炎症;花能治療瘰瘍和腹瀉,根治疝氣。民間驗方多用栗子,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腎虧,小便弱頻;生栗搗爛如泥,敷於患處,可治跌打損傷,筋骨腫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膿毒的作用。

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素有“乾果之王”的美稱。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

同時常吃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中醫認為栗子能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更為適宜,經常食用有強身愈病。

通過對板栗的功效與作用的瞭解,我們知道板栗不單單是可以讓我們食用,而且還具有很強的藥用價值。不過專家講,板栗可不能吃的太多,如果生吃的話會不利於消化,熟吃的話會導致滯氣。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儘量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