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別隨便貼藥膏 止痛常見7誤區少碰
誤區一:疼痛來襲,能忍則忍。疼痛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也會表現不同的類型,比如不良坐姿以及久坐引起的肌肉勞損,或由於缺乏鍛煉而導致的肌肉乏力,很容易引起“頸肩腰背痛”;喜歡運動的人由於關節和肌肉的重複運動,難免會出現肌扭傷或拉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出現骨關節炎的幾率也會增加,從而導致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到限制。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大多數人都有過急性扭傷拉傷的經歷,存在頸肩腰背疼、骨關節炎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僅有15%的人採取藥物治療,95%的人對疼痛原因、治療及自我保健認識不清。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北京醫院疼痛科主任趙英表示,7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發病率高達80%。但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將忍耐作為一種良好品質,而對於疼痛的忍耐卻往往耽誤了很多疾病的最佳診療時機,給日後的治療帶來麻煩。
誤區二:一種止痛藥能消滅所有疼痛。止痛藥有很多種類,每一種都有不同的作用機理,可以針對相應的疼痛發揮作用。因此,當身體出現疼痛時,首先應該根據症狀區別疼痛類型,然後再選擇和使用止痛藥物,像肌肉慢性勞損、急性扭拉傷、骨關節炎引發的疼痛,應優先考慮選用外用止痛藥,如扶他林乳膠劑。藥物可以直達患處,止痛並且消炎。而月經引起的疼痛、牙痛等疼痛則可以考慮使用口服止痛藥,但口服止痛藥不是萬能的,副作用也相對較大。拿頭痛來說,如果頭痛患者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會引起藥物依賴性頭痛。一旦形成藥物依賴性頭痛,其危害一是每次頭痛會越來越嚴重;二是治療起來困難。另外,一般疼痛,比如肚子痛、胃痛最好也不要吃止痛藥,因為吃過之後很容易耽誤病情,造成漏診或者誤診,尤其是胃痛,既不能緩解症狀,還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等嚴重的消化道併發症。
誤區三:口服止痛藥比外用止痛藥效果好。“許多人用藥都有這樣的觀念:外用不如口服,口服不如打針。”中華醫學會疼痛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麻醉科主任徐建國教授指出,這種觀念恰恰是選擇止痛藥的誤區。從技術上來說,外用止痛藥其止痛效果與口服止痛藥不差上下。其中含有雙氯芬酸的扶他林乳膠劑,可有效抑制疼痛因數,無論是腰背酸痛、關節疼痛等慢性疼痛,還是扭傷、拉傷等急性傷痛等,都具有很強的鎮痛、消腫、抗炎和抗風濕功能。另外,乳膠劑這種劑型兼具乳劑與凝膠的親脂和親水的特性,使其有效成分能快速滲透皮膚,而且不會弄髒衣服。在國外,外用止痛藥的使用率特別的高,韓國外用止痛藥占止痛藥使用率的70%,英國及日本比率為60%,美國為50%。而我國外用止痛藥的使用率不及10%。
誤區四:出現腰酸背痛,隨便貼膏藥。很多中老年人一出現腰背疼、關節痛,不管自己適不適合,會不會過敏,先貼上幾片膏藥再說。貼上膏藥後,不少人局部皮膚會出現丘疹、水皰或感覺瘙癢劇烈,而且揭膏藥的滋味也很不好受,讓人疼痛難忍。相比來看,外用止痛藥可以減少這樣的擔憂,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更應該選擇安全係數高的藥物,將其直接塗抹在患處,不僅不用擔心過敏問題,而且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誤區五:不看藥物說明書。很多人拆開止痛藥的藥盒,就把藥品說明書隨手丟掉了。專家指出,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只有仔細閱讀藥物說明,考查藥物的禁忌症,嚴格遵循使用劑量及方法,才能達到預想的治療效果。比如口服止痛藥應儘量在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服用,以減輕胃腸道刺激;外用止痛藥通過外部塗抹就能直達患處,迅速起效,但如果在塗抹後能按摩幾分鐘,更能有效促進藥物吸收,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誤區六:所有止痛藥物副作用都很大。我們常見的止痛藥包括外用和口服兩種,均可以緩解身體疼痛,但口服止痛藥會刺激胃腸道,副作用較大。徐建國教授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當身體發生疼痛時,國際上通行的治療方法是首選外用止痛藥。這是因為外用止痛藥可以直接作用在局部,具有簡單、方便、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等優點。由於吸收量少,外用止痛藥更不會造成胃腸道和心血管的不良反應。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中國非處方藥協會專家孫忠實教授則建議,家庭藥箱中應常備扶他林乳膠劑類止痛藥,出現扭傷拉傷以及腰背疼痛時抹一點,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誤區七:止痛藥可以隨便搭配其他藥物。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感冒了,吃了感冒藥,同時又服用了止痛藥,很有可能會影響療效。相比來看,外用止痛藥在藥效不打折的前提下,安全性會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