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看中醫治病裡的“陣法”之說

文章導讀

導語:我們都知道,用兵我們將就兵法。在古代我們時,我們的先輩們都很將就陣法。其實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說的方法,方法是固定的,看你如何去運用。其實在中醫治病裡也是講究“陣法”的。中醫裡的“陣法”如何得來又如何來說呢?

中醫治病,常常視治病為作戰,所謂“用藥如用兵”,處方用藥也時常用“兵法”佈陣。明朝有一位名醫叫張景嶽,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祖上以軍功起家世襲紹興衛指揮使,“食祿千戶”。可能是受家庭的影響,他壯年時投筆從戎,參軍幕府,數年戎馬生涯無所成就,使景岳功名壯志“消磨殆盡”,卸甲歸隱後潛心醫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也許是曾經參過軍的緣故,張景岳通曉兵法,並將其運用到醫學之中。在他撰著的《景嶽全書》中列“古方八陣”和“新方八陣”,是他積數十年臨床經驗,研究方劑的代表作。張景岳輯先人古方分列“補、和、攻、散、寒、熱、固、因”八陣,分門別類詳列方劑組成和功效。“新方八陣” 所列方頗具創新。

中醫治病非常講究戰略和戰術,一病當前首先要確定“治則”,治則的確定完全體現了中醫的戰略思想。比方說治療腫瘤病人,如果把腫瘤比喻為危害社會的惡徒,在通常情況下,把這些惡徒消滅,社會就安定了。但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即惡徒比較多,一時難以消滅,怎麼辦?此時考慮的就不是如何消滅惡徒,而是得想辦法不讓好人被壞人消滅。中醫此時的戰略就是“留人治病”,即先保命,再治病,只要生命存在,病就有醫治的機會,因此中醫提出了“人瘤共存”的戰略,並在這種戰略的指導下,實施帶瘤生存的中醫藥治療新模式,這是“兵法”思想在醫療上的體現。

中國的兵法重視謀略,也非常重視陣法,陣法操練是將烏合之眾訓練成軍隊的有效途徑。中醫治病所用的中藥有數千種,如何將這些中藥有序的組合排列,是中醫處方的大智慧,歷代中醫融匯了兵法中的陣法,排兵佈陣,是很高的藝術。《傷寒論》中有一個著名的方劑叫“大承氣湯”,是一首治療“陽明腑實證”的方劑。所謂“陽明腑實證”的症候表現是“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這是因為大腸熱盛,燥屎結於腸中所致,所以用“大黃”為主將,瀉熱通便,蕩滌腸胃。厚樸和枳實都是行氣藥,可以起到推動的作用,幫助主將大黃瀉下燥屎;而芒硝能夠增加腸中津液,能夠軟化燥屎,四味藥物配合,組合嚴密,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陣法”,難怪古代名醫常常感歎“用藥如用兵”。

總結:不管是任何的東西都將就一個方法,而現今中醫治病的原理以及基礎也是運用了先輩們的這些中醫“陣法”作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