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豆腐營養又補鈣 推薦十錦豆腐

主題:什錦豆腐

食材:南豆腐250克、香菇50克,玉米小半個,大蔥、木耳、豌豆、胡蘿蔔少量,食鹽、醬油、白砂糖、食用油、水澱粉適量

做法:

1、將買回的豆腐切成適宜厚度的片,剝少量玉米粒,將胡蘿蔔切片,香菇泡發後切片,泡香菇的水備用;

2、火上架鍋放水,大火燒開,分別將豆腐、玉米、豌豆、胡蘿蔔、及香菇都用開水焯一下,備用;

3、另取炒鍋,下入少量食用油及大蔥節翻炒,炒出香味後,將玉米粒、胡蘿蔔、木耳、豌豆、香菇全部下入鍋中翻炒;

4、炒至八成熟後下入豆腐,繼續翻炒,隨後倒入適量泡香菇的湯,並加入適量醬油、白砂糖與食鹽繼續翻炒。炒熟後加入少量水澱粉勾芡後即可盛起食用。

四季養生營養提示:

一、豆腐又稱“植物肉”,蛋白質豐富還補鈣

中醫認為,豆腐味甘、鹹,性寒,可益氣寬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和脾胃,還可抗癌。對於身體虛弱、氣血雙虧、消化不良的人群非常有益,同時,還適宜高血脂、高膽固醇、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對於長期喝酒應酬的人群來說,多吃豆腐能加速酒精在身體中的代謝,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起到保護肝臟的工作。但同時,由於豆腐中含嘌呤較多,嘌呤代謝失常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應忌食豆腐

現代營養學認為,豆腐營養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其消化吸收率可達95%以上,非常易於消化。而其含有的鈣質價值更是不菲。因此豆腐是人們補充優質蛋白質和鈣質的首選佳品。

二、豆腐補鈣因品種而異,選購要擦亮雙眼

雖說都叫豆腐,但隨著幾千年的發展,豆腐的品種越來越多樣化,豆腐製品也讓人眼花繚亂,大大豐富了人們的餐桌,但不是每種叫“豆腐”的豆腐都是能夠補鈣的。

我國的傳統豆腐分為“南豆腐”和“北豆腐”,南豆腐是用石膏做凝固劑,北豆腐則使用鹵水做凝固劑,石膏與鹵水做凝固劑的好處是能夠在豆腐中增加大量的鈣質和鎂,使得200克豆腐就能夠滿足人一天鈣質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同時,鎂對心血管健康也十分有益,還能夠降低血壓、強健骨骼與牙齒。真正有營養價值的應該是這種運用傳統工藝做出來的豆腐,但是由於有一種苦味,口感也不十分嫩滑,導致大多數人並不十分青睞傳統豆腐。

於是,豆腐的製作工藝一再改良,現在使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不僅口感更細緻嫩滑,苦味也沒有了,還可以製作出更多的豆腐,但從營養價值來說,遠遠比不上傳統工藝製作的豆腐。如果要追求營養價值,建議網友們還是購買傳統工藝製作的南豆腐與北豆腐,而不建議購買內酯豆腐。

至於市場上風靡的“日本豆腐”“魔芋豆腐”“杏仁豆腐”等,雖然頂著“豆腐”的名號,卻都不是真正的豆腐。這些“豆腐”的原料分別是雞蛋、杏仁瓊脂與魔芋膠等,與豆腐沒有半點關係,消費者在選擇時要擦亮眼睛,謹防魚目混珠。

三、幾個妙招烹飪豆腐不易碎

1.做豆腐前,如果用鹽水焯一下,再做菜就不容易碎了。特別是南豆腐軟嫩細滑有彈性,水分含量也比較大。烹飪前,先將鍋中的水煮開,放一小勺鹽,把豆腐切塊焯一下,才能保持完整。

2.豆腐中數內酯豆腐最細膩水嫩,但也最易碎。要想內脂豆腐不碎,烹飪前可先去其包裝入鍋蒸20分鐘,待其冷卻後再根據做菜需要切成各種形狀烹飪。

3.此外,北豆腐雖韌性強不易碎,但也應小心,炒菜時可在熱油中煎1—2分鐘,待表面變硬再翻面炒。

4.最後,無論炒何種豆腐,都不要用鍋鏟鏟,而要用鍋鏟反面輕推,這樣既能讓豆腐和配料混合均勻,又能防止鍋鏟鏟碎豆腐。

四季養生每週五提醒:

水對應腎,如有腰膝酸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髮等症狀時,就需要養腎了。

腎最強時間:5~7時腎最弱時間:23~1時強腎關鍵字:藏

●睡前用熱水局部泡手、腳,不但可以促進末梢的迴圈,還有幫助睡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