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6道健脾去濕菜趕走你的“春困”

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氣主導的季節,肝氣旺盛,肝勝脾(木克土),則導致脾失運化,水濕內停。加上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脾陽,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人體就會感到疲乏、嗜睡。所以,脾虛困濕是春困的主要原因。要消除春困,除了早睡早起、多做戶外運動外,可以著重健脾去濕,進行飲食調理——

豬橫脷煲夏枯草

功效:清熱祛濕,除肝熱

材料:豬橫利500克,夏枯草、綿茵陳各20克,生薑4片。

做法:

1.把豬橫脷先飛水去腥備用。

2.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先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約2小時,調味即可。

適應症:豬橫利性平味澀,補益脾胃、助消化;夏枯草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功效;綿茵陳則有清濕熱,退黃疸的功效。故該湯可以清熱去濕,去肝熱,尤其適用于糖尿病患者服用。

淮山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實15克,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只),生薑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趾甲。將淮山、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薑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後文火煮2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適應症: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雞腳含較多的膠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淮山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功效;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故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症見體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項:建議不要用冰凍雞腳,否則會影響湯的鮮味。

白術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術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制法:

1.先將豬肚洗淨飛水。

2.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

3.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適應症: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欲,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

赤小豆粉葛煲鯪魚

功效:清熱下火、祛濕潤燥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少許,鯪魚500克,生薑3片

做法:

1.赤小豆、陳皮洗淨;粉葛削皮洗淨,切塊。

2.鯪魚去鱗及內臟,洗淨,慢火煎至微黃。

3.把所有材料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放適量食鹽調味便可。

適應症:赤小豆有清熱解毒、利水除濕之功;粉葛能除脾胃虛火、生津止渴;鯪魚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濕作用。故此湯尤其適用於濕熱內蘊症見長熱毒癰瘡、舌紅苔黃膩之人飲用。

芡實煲老鴨

功效:滋陰,健脾祛濕。

材料:芡實100克,老鴨一隻。

做法:老鴨宰淨,芡實放鴨腹內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後,文火繼續煲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適應症: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祛濕,益腎固精的功效;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故此湯適合陰虛夾濕者見咽幹、虛熱、心煩伴便爛、舌苔白膩者服用。

眉豆花生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強筋健骨

材料:眉豆80克、花生50克、雞腳4對、冬菇8個、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做法:配料洗淨,冬菇去蒂;雞腳洗淨,切對開;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

適應症:眉豆,其甘、平、無毒,有祛暑解渴,健脾和胃,除濕止瀉等作用;花生性平、味甘,具有益脾潤肺、補血功效;該湯去濕氣而不寒涼,健脾胃而不油膩。同時,對腳氣病、小兒病後脾虛胃弱等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先睡心,後睡眼”

春天,人體常常感到困乏。此時,調整好睡眠,對春季養生極為重要。

人的起居作息應與日起日落相吻合。無節制的夜生活,給健康帶來許多負面效應。因此,當進入穀雨節氣(2月19日),自然界萬物復蘇時,人們應該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

睡前保健的重點是調攝心神,即精神調攝,“先睡心,後睡眼”就是這個意思。首先在睡前半小時應使情志平穩,心緒寧靜,摒棄一切雜念;第二,睡前要按摩面部和搓腳心。腳上有幾條陰陽經絡經過,人體許多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錯彙集,所以用比體溫高(40℃~45℃)的熱水洗腳,如同用艾條熏灸穴位一樣,能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