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果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Dì Guā Guǒ
【別名】地石榴、地郎果、地枇杷果、地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地瓜榕的隱花果(榕果),曬乾。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tikoua Bur.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收尚未成熟的隱花果(榕果),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落葉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觸地生細長不定根。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6-8cm,寬l-4cm,先瑞鈍尖,基部近圓形或淺心形,邊緣有疏淺波狀鋸齒,上面綠色,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淺綠色,沿脈被短毛;具三出脈,側脈3-4對。隱頭花序,成對或簇生於無葉的短枝上,常理於土內,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2cm,成熟時淡紅色;基生苞片3;雄花及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花被片2-6,雄蕊1-3(-6);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果為瘦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區的疏林、山坡、溝邊或曠野草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陝西、湖北、湖南、廣西、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隱花果呈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4-l.2cm。表面黃綠或淡紅色,皺縮,基部有短柄。剖開後可見肉質花托內壁著生許多小瘦果。氣微,味微計、微澀。
【性味】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澀精止遺。主咽喉腫痛;遺精滑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用開水泡飲。
【各家論述】《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散毒,祛風除濕。治咽喉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