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產後媽媽 坐月子怎麼吃才好

產後飲食4大原則

據營養醫生推薦,新媽媽產後飲食應以精、雜、稀、軟為主要原則。

精是指量不宜過多

產後過量的飲食除了能讓產婦在孕期體重增加的基礎上進一步肥胖外,對於產後的恢復並無益處。如果你是母乳餵養嬰兒,奶水很多,食量可以比孕期稍增,最多增加1/5的量;如果你的奶量正好夠寶寶吃,則與孕期等量亦可;如果你沒有奶水或是不準備母乳餵養,食量和非孕期差不多就可以了。

雜是指食物品種多樣化

產後飲食雖有講究,但忌口不宜過,葷素搭配還是很重要的。進食的品種越豐富,營養越平衡和全面。除了明確對身體無益的,和吃後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外,葷素菜的品種應儘量豐富多樣。

稀是指水分要多一些

乳汁的分泌是新媽媽產後水的需要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產婦大多出汗較多,體表的水分揮發也大於平時。因此,產婦飲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點,如多喝湯、牛奶、粥等。

軟是指食物燒煮方式應以細軟為主

產婦的飯要煮得軟一點,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堅硬的帶殼的食物。因新媽媽產後由於體力透支,很多人會有牙齒鬆動的情況,過硬的食物一方面對牙齒不好,另外一方面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傳統觀念中“對”與“錯”

產後宜多喝湯

對。產後應多補充水分。不過,新媽媽大多乳腺管還未完全通暢,不要太急著喝催奶的湯,不然在產後前兩三天的漲奶期可能會痛得你直想哭的。你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湯不要過鹹。

愛心提醒:油湯最好要少喝,湯中的油多了,奶水中的脂肪量也會增加,新生兒的消化功能還不完備,奶中過多的脂肪有可能會使你的寶寶拉肚子。

產後不能喝水

當然是無稽之談。一些來自臺灣的坐月子公司宣傳說產後不能喝水,喝了水會引起內臟下垂等後果,但中西醫理論方面都沒有任何依據。

產後應忌生冷

對。從醫學的角度來說,產婦由於分娩消耗大量體力,分娩後體內激素水準大大下降,新生兒和胎盤的娩出,都使得產婦代謝降低,體質大多從內熱到虛寒。因此,中醫主張產後宜溫,過於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如冷飲、冷菜、涼拌菜等,從冰箱裡拿出的來水果和菜最好溫熱過再吃。

愛心提醒:一些涼拌的菜未經高溫消毒,新媽媽產後體質較弱,抵抗力差,容易引起胃腸炎等消化道疾病。一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梨等不宜多食,對於某些脾胃虛弱者,可能引起拉肚子。當然,在夏季可以少量食用,注意量不宜多。

產後不能吃蔬菜水果

這個觀點是片面的。有些人以產後宜溫為由,認為蔬菜大多為涼性的,產後應多吃葷菜、雞蛋補充體力,不吃或少吃蔬菜。其實,大多蔬菜只要經過適當的燒煮,性味不一定是寒性的。且蔬菜中有大量的維生素,對於新媽媽的精神恢復是大有好處的。蔬菜中的水分和纖維素,水果中的果膠對防止產後便秘也是有利的。所以產後仍應多吃蔬菜,適當地吃水果。在天氣炎熱的夏天,適量地吃水果還能防止中暑。

愛心提醒:對於體質較虛的人來說,宜少吃苦瓜、枸杞菜、蘿蔔纓、芹菜等過於涼性的的菜肴。

產後忌吃辛辣溫燥食物

對。因為辛辣溫燥食物可助內熱,而使產婦虛火上升,有可能會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等症狀,也可能通過乳汁使嬰兒內熱加重,因此飲食宜清淡,尤其在產後5~7天之內,應以軟飯、蛋湯等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和麻辣的食物,例如特大蒜、辣椒、胡椒、茴香、酒、韭菜等辛辣溫燥食物和調味香料。

產後要大補

這種觀點是危險的。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營養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適當地補充人體所缺的營養品或是中藥是有利於身體的平衡健康的,而不適當或過量的補充反而有害身體。產後如果惡露排出不暢,下腹隱痛的人,可以吃一些紅糖,或是益母草煲湯,或是產複康之類的中藥。如果沒有這類情況,也可不吃,有些體質特別熱的產婦,反正可能因吃了這類活血排淤的食物或藥物,引起產後出血特別增加或是便秘的情況。

愛心提醒:小心補傷!如果你家中有進補的習慣,想將桂圓、黃芪、黨參、當歸等補血補氣的中藥煲入湯中也是可以的,但最好等產後惡露排出後,或顏色不再是鮮紅色後再吃,否則可能引起活血,增加產後出血,俗稱補傷。因為桂圓中含有抑制子宮收縮的物質,不利於產後子宮的收縮恢復,不利於產後淤血的排出。

最安全的補法是因人而異,進食中藥或藥食同源的補品最好是去看看中醫,等中醫切脈後再定進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