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坐月子三大誤區 請產婦注意
祖訓一:產後補身,多喝薑醋汁
林女士剖宮產後兩個多月,惡露仍然淋漓不盡,小腹常常墜脹、隱痛。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子宮復舊不全,同時合併盆腔感染。再仔細詢問,原來,產後為“補身祛風”,她幾乎天天喝自製的薑汁,聽老一輩說,豬蹄薑醋能催乳,又吃了不少豬蹄薑醋。與此同時,當歸、鹿茸、人參等滋補品也沒少吃。她怎麼也沒想到,正是這些被視做“祖訓”的飲食習慣,反而使她產後受盡磨難。
醫生點評:民間關於產後喝薑汁、吃豬蹄薑醋的習慣,似乎早已是“約定俗成”。姜醋、薑汁、生薑炒菜炒飯、生薑煮湯、姜水洗澡洗頭等,月子裡可謂“無薑不歡”。
中醫認為,生薑性溫熱、辛,可疏風解表、散寒,促進惡露排出。但由於姜是辛溫之物,可促進血液迴圈,過多進食反而會增加血性惡露,使惡露排之不盡,影響子宮內膜修復,造成產後體弱,甚至引起貧血。所以,產後進食姜或姜製品應適時、適量、適度。所謂適時,即指當惡露顏色轉為淡黃或白色時,才是進食姜或薑製品的理想時機;適量是指隔天小半碗姜湯或一碗薑醋即可,同時強調不宜飲用濃薑汁。適度是指飲用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持續十天左右就好。如果期間出現惡露突然增多或顏色轉為鮮紅,應酌情減量,或者暫停服用。
產後身體虛寒,適當吃些補益食品未嘗不可。對於補身食物的選擇,原則是在營養均衡、充足的基礎上,適當選用一些具有滋補功效的藥食兩用食品,如生薑、紅糖、芝麻、羊肉、黃鱔等溫性食物,但以上所選,均應講究時機和進食量,否則會適得其反。至於當歸、鹿茸、人參等補氣補血的補品是否能吃,什麼時候吃,宜根據各人體質,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祖訓二:多喝母雞湯,促進乳汁分泌
眾所周知,母乳餵養好處多,因此,產後乳汁充足,無疑是眾多新媽媽夢寐以求的。但事情有時並不盡如人意,小甄就為此傷透腦筋。產後頭一周,她的乳汁分泌倒是蠻順利的,寶寶吃得也很開心。可寶寶滿月後,不知怎的,她的乳汁分泌卻日漸稀少起來,寶寶常餓得哇哇直哭。經詢問,小甄吃得也算豐盛了。每天進食五六次,餐餐不是牛奶就是肉和湯,特別是人稱“下奶之寶”的老母雞湯,她每週都會吃好幾次,每次必然吃掉大半隻老母雞。可為什麼乳汁不見增多,反而減少了?小甄可能根本不會想到,問題正是出在老母雞身上。
醫生點評:傳統民俗認為,老母雞營養價值高,能增強體質、增強食欲、促進乳汁分泌,是產後必備的營養食品。但現代醫學證實,多吃母雞不但不能增進乳汁分泌,反而會出現回奶現象。
產後,母體血液中雌激素濃度大大降低,這時催乳素就會發揮催乳作用,促進乳汁形成。而母雞體內含大量雌激素,產後若過多進食,會令產婦體內雌激素水準增高,致使催乳素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導致回奶。有研究表明,公雞體內所含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反而可使乳汁分泌增多。所以,產後吃母雞不如吃公雞。至於其他,如魚湯和羊肉湯等,也可增加乳汁分泌,產後可適量食用。
祖訓三:蔬菜水果水氣大,坐月子期間應忌食
經過280多天喜憂參半的孕育生活,隨著寶寶哇的一聲啼哭,欣欣總算松了一口氣。月子期間規矩多,初為人母的她,打一開始就小心翼翼地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稍有不慎,今後會留下後患,更怕會對寶寶健康造成不利。當婆婆告誡她,蔬菜水果水氣大,坐月子不宜吃,欣欣自然“言聽計從”。可是沒過多久,欣欣便出現大便幹結,要頗費一番周折才解得出來,後來,發展到三天都解不出大便。醫生說,這種產褥期出現的便秘,原因很可能跟產後飲食結構不良有關。
醫生點評:有些地方的老規矩認為“蔬菜水果水氣大”,產後吃了會傷身,會腰酸、患胃病、使身體虛弱等,因而“勒令”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忌食蔬菜水果,但其結果卻是,產婦在分娩後大便秘結,痛苦不堪。
事實上,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腹部肌肉鬆弛,加上長時間臥床,運動量減少,致使排便肌無力,腸蠕動變慢,因而容易發生便秘。加之,產婦分娩後代謝機能旺盛,出汗量和尿量增多,如果多食補品又禁食蔬菜水果,由於得不到充足的膳食纖維,更會使大便乾燥、秘結而不易排出。
蔬菜和水果富含人體“三寶”,即維生素、礦物元素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增進食欲,促進糖分和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特別是可以預防便秘。同時,適當進食蔬菜水果還有助於改善乳汁品質,促進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