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養生小常識 睡眠充足少生氣

6月7日,在河南省中醫養生保健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第二屆中醫養生高峰論壇上,大河健康報記者有幸採訪到了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中醫主任醫師溫長路教授。溫長路教授不僅是中醫專家,同時也是科普作家,對養生問題頗有研究。記者特意擷取溫教授的精彩養生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

養生要少生氣、少管事

溫長路教授說,精神養生是最重要的養生法寶。中醫養生講究“形與神俱”,就是要保持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一致,調整好心理狀態,避免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不良情志的刺激。思無邪僻是一藥,行寬心和是一藥,心平氣和是一藥,心靜意定是一藥。

有的老人愛生氣,比如坐公交,年輕人占著“老幼孕婦”專設座位不讓座就生氣,盯著年輕人看,希望看得年輕人不好意思給自己讓座,要是還不讓座,就生悶氣,甚至數落年輕人。

“為什麼不反過來想一想呢?”溫長路笑著說,“拉著扶手站著,既可以鍛煉肩關節,又可以鍛煉腿部力量。再說了,我們能在公車上站著,說明我們身體好啊,年輕人不讓座還閉目養神,說明他還有良知,不忍心看老年人站在身邊啊。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累,作為老年人我們得體諒他們,讓他們多休息一會兒,他們才有精力為社會多做貢獻,政府才能給老年人更好的福利待遇。老年人如果能有逆向思維,就沒那麼多氣啦!”

溫長路教授奉勸人們特別是老年人,養生要從少管事開始。中國是個親情很濃的社會,當父母的總是替孩子操心,兒女成家了,還忍不住去管孫子管外孫,老年人往往“賤心”一片,啥事都想管,管多了別人不聽就生氣。比如孫子紮小辮,就讓他紮唄,你知道他是個男孩子不就行了。

睡眠養生,要抓深睡眠

睡眠也是養生中的重要環節。睡眠對大腦皮質神經細胞有直接保護作用,因為神經細胞工作能力是有限度的,工作一段時間後必須進行適當調整,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睡眠。

溫長路教授說,人的睡眠,大約每兩小時為一節。第一節睡得最香,第二節稍淺,第三、四節更淺。前兩節4小時的睡眠,占總睡眠量的75%。如果想用最短的睡眠時間來解除疲勞,把睡眠時間安排在晚上9點至次日清晨2點最為理想。所以,睡眠養生,要抓深睡眠,不要熬夜。

當然,強調睡眠,並不是說睡得時間越長越好,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就夠了,老年人睡眠時間較短,最好也要睡六七個小時。過長的睡眠時間,改變了睡眠和覺醒的正常週期,使人體生物鐘的節律紊亂,大腦處於抑制狀態。同時,下半夜睡眠處於淺睡眠狀態,大腦司管睡眠的細胞疲勞,醒後照樣會感覺頭昏、不適,這就是為什麼越睡越困的原因。因此,不能把睡懶覺作為解決困乏的方法。

溫長路教授很贊同中醫中的子午覺觀點。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等國外研究機構的研究也印證了中醫子午覺的科學性。人在完全蘇醒狀態只能連續工作4小時,白天必須有一定的睡眠,中午13~14時是最佳的午睡時間,能睡半小時至1小時即可。沒有條件睡覺的,打個盹也好。長時間連續工作,是導致心臟病、糖尿病的根源,或使人過早出現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