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冬病夏治的飲食食療方法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按照自然界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推算氣血運行在每個節氣的變化,並依此制定治療方法,依照冬病夏治的邏輯以及藥食同源的原理,完全可以冬補夏吃,防止舊病復發或與冬令相對應的“夏病”,更重要的是為秋冬儲備陽氣令人體不被寒冷所傷。

依據同樣的思想,冬蟲夏草更是賦予了神奇的功效,集動植物(蟲與草)屬性與相反時令(冬與夏)於一體,陰陽雙補,有“黃金草”之稱,此是題外話。

生薑

民諺: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薑是民間的良藥,“早上三片薑,賽過喝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家備小薑,小病不慌”,“男子不可百日無薑”,“飯不香,吃生薑”,“冬有生薑,不怕風霜”,稱之“嘔家聖藥”,別名“還魂草”(姜湯則稱“還魂湯”),需要注意“留皮則涼,去皮則熱”。

綠豆

民諺:夏喝綠豆湯,冬煮銀耳湯。綠豆糖水是夏天最經典的消暑飲料,綠豆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所含的蛋白質幾乎是粳米的3倍,李時珍稱之“濟世之食穀,菜中佳品”。夏天喝綠豆湯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煩渴等症,乾燥季節不宜常飲。

鴨肉

民諺:冬天吃雞,夏天吃鴨。鴨肉最大的特點是不溫不熱,還能清熱祛火,而且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等,特別適合濕熱、虛火過重之人,被譽為“補虛勞的聖藥”。中醫也推崇咸鴨蛋,它的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高於雞蛋、鮮鴨蛋。

羊肉

民諺: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十裡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長沙“冬羊伏狗”,徐州“伏羊冬狗”,“夏吃伏羊冬不寒”,“伏羊”習俗被列為上海“非遺”,很多人認為夏天食用引發上火,專家認為,夏天耗氣傷津,加重脾胃虛寒或寒濕困脾等,羊肉則能提高身體素質及高溫天抗病能力。

鱔魚

民諺:冬吃一枝參,夏吃一條鱔。小暑前後的黃鱔最為肥美,有“小暑黃鱔賽人參”之說,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據說“鱔魚是眼藥”,古代的大力士經常吃鱔魚。而它的小老弟泥鰍有“水中人參”之稱,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鯽魚

民諺:冬鯉夏鯽。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廣東人夏季飽受濕熱的困擾,喜歡用之煲湯,如鮮生地和鮮土茯苓煲鯽魚,鯽魚補益利水,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土茯苓解毒利濕、消炎散結,又可防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陰囊濕疹、癰瘡腫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