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養生如何做?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炎熱潮濕的季節,也是自然界氣血最旺盛的時節,依據中醫學“天人相應”理論,當大自然的陰陽調和發生動態變化時,人體的陰陽均衡也要隨著發生變化,這時候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好生活作息及生活起居,很容易誘發很多疾病。我們該如何健康快樂地渡過三伏呢?
1. 降暑氣:戶外運動防止太陽直接曝曬,容易燒灼皮膚、中暑,尤其是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是最容易中暑的時段,盡量減少外出。及時補充水分,少量多餐。加強房間通風、減溫。長期處于空調房間得人,需注意空調溫度不能太低,最好在26℃以上,無法直接吹頭部,以免溫差太大發生空調病。可食用甜瓜、綠豆粥等降暑食物。
2. 防濕氣:飲食清淡,勿多食肥甘厚味、生冷寒性。洗澡、涉水、淋雨后及時擦干皮膚,勿吹冷風,以防寒濕之邪,趁虛而入。可適當食用東瓜、薏苡仁、蓮籽、菏葉等清屬祛濕的藥膳。
3. 養心安神:俗話說“心靜自然涼”,養神重點在于戒燥戒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熬夜勞神。多聽舒緩的音樂,練瑜珈、冥想等有利于保養心魄。
4. 養陽氣:不貪涼,睡眠充足,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堅持鍛煉,但注意繞開高溫時段,防止晚間劇烈運動。老年人、成人不妨試試八段錦、太極、導向、五禽戲、氣功等情景交融運動。
在大家的認知里,夏天穿涼鞋、涼拖,用涼水沖腳都是很正常的事,但中醫講,伏天搞好腳部的護理,有益于秋冬時節疾病的預防。夏天不護好腳,濕邪和夏季的濕氣容易一起郁積于體內,若不及時去除,直到秋冬時節,就容易引起胃疼、腹瀉、四肢關節疼痛等一系列病癥。
中醫講,“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因此,夏天還可以堅持泡腳的習慣,但水溫以 40℃為宜,泡腳后可擦抹潤膚霜,避免腳底干裂。夏天炎熱邪盛,按摩腳底有益于促長氣血,尤其是按摩足三里穴能夠益氣。同時,即使是夏季,也盡量穿雙薄點棉襪或透氣性好的絲襪,在皮膚和鞋之間建成一道“屏障”,防止足部著涼。空調和風機都不宜直接對著足部吹。
入伏后,進入貼三伏貼的階段,中醫自古以來就有“冬病夏治”的原理,指導大家在夏季醫治冬天的病癥,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貼敷,可以治療多種反復發作及過敏病癥,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畏寒等。除了傳統的敷貼外,如今艾炙、拔罐、藥物等各種中醫療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經過三伏天的一番調養,秋冬季部分病癥能緩解或是根治。
三伏天養生有三忌:
忌長時間吹空調長時間吹空調會導致身體氣血運行遇阻,很容易感冒、頭疼、鼻塞,并且對于頸椎或是腰不好的群體,容易導致頸部筋攣、后背酸痛等。
忌嘴饞冷食吃冷飲太多容易導致腸胃受涼,造成肚脹、腹疼、腹瀉等。
忌出汗后著涼大量出汗后因身體少水,很多人會猛喝冷水來止渴,但這樣容易導致身體低滲性脫水,發生“水中毒”狀況。出汗后馬上沖冷水澡,會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皮膚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突然增加,提升心臟負擔,導致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