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何區別
盡管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是當前最常用的兩種退熱藥,但在使用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別,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合理采用。
兩種藥存有四個“不同”
1
作用機制不同
布洛芬為普遍非甾體抗炎藥的一種,可根據對外周神經環氧合酶-2的抑止而降低前列腺素或炎癥因子的生成,進而發揮解熱、止痛、消腫的功效。對乙酰氨基酚根據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環氧合酶-3生成前列腺素達到解熱鎮痛效果。從二者作用機制可以看出,他們均可用以退熱和止痛,但對乙酰氨基酚抗炎作用較差。
2
功效特性不同
3
特殊家庭選擇合適
就算兩種藥同為退熱藥,作用機制也類似,但部分特殊家庭挑選用藥時仍略有不同。
兒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對乙酰氨基酚用以≥2個月的兒童退熱,布洛芬用以≥6個月的兒童退熱。因此,在挑選退熱藥時需要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
孕婦:盡管對乙酰氨基酚是首選,但對于懷孕28周下列的群體也可使用布洛芬。研究表明,懷孕超出28周的女性應用布洛芬退熱有可能造成胎兒動脈導管早閉,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因此,孕晚期女性發燙只能選對乙酰氨基酚。
豇豆病患者:提議豇豆病患者挑選布洛芬退熱,由于對乙酰氨基酚有可能加劇或引起這種病人的急性血管內溶血,造成嚴重危害。
消化性潰瘍病人:有活躍性或以往有消化道出血、破孔的病人,應該選擇對乙酰氨基酚,由于布洛芬有加重或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4
副作用表現不同
在臨床使用中,布洛芬與對乙酰氨基酚安全性優良,是居家必備退熱藥。但即使安全性較高,做為藥物也難以避免會導致部分群體發生副作用。二者作用機制、功效特性及使用群體略有差別,因此二者副作用表現各有不同。
有研究表明,應用布洛芬發生副作用的人中,老年人大量,大多出現于用藥1日內,以胃腸道反應、疹子等多見,一般需0~3天修復。而對乙酰氨基酚副作用更常見于<10歲的兒童,大多出現于用藥后1~7天,同樣以疹子、胃腸道反應居多,但修復必須較長時間,關鍵集中在7~30天。
兩種藥能否協同或交替使用
有研究表明,兩種藥協同或交替使用在降低體溫層面比單用效果要好,但溫度下降不足1℃。兩種藥聯合應用并不能改進舒適感,更替用藥盡管在舒適感改進層面有差異,但臨床意義不明,因此至今仍存有爭議。
同時,因兩種藥協同或交替使用方案過于繁雜,有可能造成用量錯誤或搞混給藥間隔,引起藥物過量,甚至中毒。因此,不建議兩種藥交替使用,尤其不推薦兩種藥聯合使用。
應用退熱藥需要注意什么
★盡管藥品名稱相同,但不同制劑、不同規格、不同廠家的藥物可能含量不同,大家用藥前需認真閱讀說明書,防止服藥錯誤。
★大部分兒童腋溫超過38.2℃或出現明顯不適可使用退熱藥。
★2月齡下列兒童不提議自主應用退熱藥。該類群體因為免疫能力不健全且表現不典型,提議去醫院就診。
★部分群體使用退熱藥的同時會服食感冒藥,但大多市售感冒藥中均含有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需注意服藥時間間距,防止藥過多。
★應用退熱藥的效果并不是追求正常體溫,而是希望能夠減輕發燒引起的不適,提升舒適感。因此,服食退熱藥后體溫即便仍很高,也不建議提早應用退熱藥。2次用藥至少間隔4~6小時。頻繁用藥甚至提升劑量等,均可能因用藥物過多而發生損害。以兒童為例,若僅體現為體溫升高,肌膚嘴唇色調正常、粘膜潮濕、神志清醒、哭聲有力、退熱后精神狀態優良且無其他病癥,可以暫時居家觀查。
延伸閱讀
布洛芬和布洛芬緩釋差別在哪
緩釋顧名思義為遲緩釋放的含意。以布洛芬為例,普通的布洛芬混懸液進入體內后,藥品會立刻釋放,見效較快,功效保持6~8小時,服藥頻次可根據必須靈便挑選。而布洛芬緩釋膠囊進入體內后,藥品將持續遲緩釋放,藥力保持時間更長(12小時),服藥頻次會相對固定(12小時1次)。
絕大部分緩釋藥品只能整顆吞食,不能掰開、咬合或磨碎。因此,混懸液兒童和成人均可使用,但緩釋膠囊因為劑量固定,只推薦用以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