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之動脈導管未閉 你知道多少
有位1歲左右的男孩,出現發熱伴咳嗽、氣促7天余。自出生之后就出現喂養困難,生長發育落后,并且經常得肺炎。到醫院后檢查發現,體溫身高,心率增快,消瘦體征,呼吸急促,雙邊肺部可以聞及濕啰音,胸骨左緣第2肋間出現連續性的機械樣雜音,腹部松軟,肝臟增大,手指甲床可以看到毛細血管搏動。種種癥狀都越來越明顯,家長很是著急,于是感覺向醫生求救,到底是患了什么病?該如何檢查和治療呢?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嬰幼兒先天性心臟病之動脈導管未閉。
什么是動脈導管?
首先我們先認識人體機構上的動脈導管到底是什么?其動脈導管是屬于肺動脈與主動脈之間的一個特殊通道,主要是在胎兒時期,肺未發育成熟或者受到壓縮,如在無法完成肺循環情況下,需要動脈導管這樣的特殊通道來協助完成肺循環。
在嬰兒出生后,由于第一聲啼哭,打開肺毛細血管,就不在需要動脈導管這樣的通道,從而正常孩子的通道會在出生后3-4個月閉合,最晚閉合也是在1歲左右,如果沒有在這個時間內愈合,首先需要考慮是不是患了先天性心臟病。
動脈導管未閉:
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動脈導閉合不了,隨著時間,原本主動脈的壓力增大會導致主動脈的血流到肺動脈管里,但是當肺動脈管的血越來越多,就會形成反流,肺動脈管里面的血回流到主動脈管,由于動脈導管靠近左側上肢,所以就會出現左上肢青紫,缺氧狀態。
最后,靜脈的血從主動脈流到下半身,導致下半身嚴重青紫,而右上肢由于主動脈的血直接流過,所以屬于純動脈血,不會出現青紫,也稱為差異性青紫。此刻,胸片可見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都會增大,還可以出現肺門舞蹈征。其次可以做心導管,可見肺動脈的氧含量大于右心室。
動脈導管可以有什么表現呢?
首先,肯定會出現發育落后,出現咳嗽、呼吸困難。其次,由于迷走神經繞過主動脈弓去支配甲狀腺分泌,也就是喉返神經,由于主動脈的血流向肺動脈導致肺動脈擴張,因為壓迫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再次,在胸骨左緣第2肋間出現連續性的機械樣雜音 。
最后,還可以出現如股動脈槍擊音、交替脈、水沖脈、毛細血管搏動征等等引起的周圍血管征。
如果孩子換了先心病中的動脈導管未閉該如何治療呢?
如果是剛生下的新生兒寶寶,可以選擇先用藥,如吲哚美辛,這種藥物可促進動脈導管閉合,如果是年長兒的話,還是需要靠做手術進行修補。
最后,希望各位家長朋友,都擁有一位健康聰明的寶寶,遠離疾病,健康成長 ,幸福和快樂常相隨。